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天涯浪子之改变历史 > 有关白莲教的各类资料

有关白莲教的各类资料(1 / 2)

?白莲教是在宋代结社念佛、方士信仰广泛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在初创时期是佛教的一个世俗化教派,但后来则演化为民间秘密教团。

白莲教建立于南宋初年,创始人是江苏吴郡延祥院僧人茅子元。据《庐山莲宗宝鉴》记载,茅子元先学天台教义,习止观禅法,后慕东晋慧远莲社遗风,“劝人归依三宝,受持五戒”,“念阿弥陀佛五声,以证五戒”;制定晨朝礼忏仪,劝人信仰西方净土。他在江苏青浦县的淀山湖边,建立“莲宗忏堂”,修持净业,自称“白莲导师”,传授弟子。他提倡吃斋念佛,不杀生,不饮酒,男女僧俗共同修持。因其主张断肉食菜,故又名“白莲菜”。《释门正统》卷四也说:“所谓白莲者,绍兴初,吴郡延祥院沙门茅子元,曾学于北禅梵法主会下,依仿天台,出《圆融四土图》、《晨朝礼忏文》,偈歌四句,佛念五声,劝诸男女,同修净业,称白莲导师;其徒号白莲菜人。”

白莲教的教义以为,净秽迷悟只是一心所作;根据心的染净程度,众生所生净土才有高下的差别。因此,它要求把修心与修净土结合起来。该教创立不久,便在民众中迅速得到传播。南宋绍兴初年(1131),当局以“食菜事魔”的罪名将茅子元流配江州(今江西九江);三年(1133),子元被赦,宋高宗召见,并赐“劝修净业莲宗导师慈照宗主”的称号。子元死后,小茅阇黎等人继续倡导,使白莲教盛行于南方。

进入元代后,白莲教与民间信仰逐渐融合,群众基础日益广泛,使政府屡屡感到不安。武宗至大元年(1308),诏令“禁止白莲社,毁其祠宇,以其人还隶名籍。”(《武宗纪》,《元史》卷二二)由于庐山东林寺普度撰《莲宗宝鉴》,解释子元白莲教正义,加上白莲教其他上层人物的积极活动,它的合法地位才一度得以恢复。但白莲宗的下层则已转入秘密发展,教义也有所变化,成了鼓动和组织农民反抗统治者的手段,并终于导致元末农民的大起义。

白云宗原属华严宗的一支,又名“白云菜”或“十地菜”,是由北宋末年杭州白云庵沙门孔清觉(1043-1121)所创。该教团以提倡菜食为主,吸引在家信众。《释门正统》卷四云:

所谓白云者,大观间,西京宝应寺僧孔清觉,称鲁圣之裔,来居杭之白云庵,涉猎释典,立四果十地,以分大小两乘,造论数篇,传于流俗。从者尊之曰“白云和尚”,名其徒曰“白云菜”,亦曰“十地菜”。然论四果,则昧于开权显实;论十地,则不知通别圆异。虽欲对破禅宗,奈教观无归,反成魔说。觉海愚,力排其谬于有司,坐流恩州。其徒甚广,几与白莲相混,特以妻子有无为异耳。亦颇持诵,晨香夕火,供养法宝,躬耕自活,似沮溺荷蓧之风,实不可与事魔妖党同论。

清觉以为,只有《华严经》教义才是“顿教”,属“菩萨十地”中的第十地,因而是引导众生成佛的“佛乘”,需要特别加以弘扬。他依据华严宗圆融无碍之说,着力提倡儒释道三教一致,认为儒教明乎仁义礼智信,忠孝君父;佛教慈悲救苦,化诱群迷;道教则寂默恬淡,无贪无爱。虽然三教各有特点,其义则一。白莲宗僧人可娶妻生子,白云宗则不许娶妻,但强调信徒要耕稼自立。在戒荤戒酒戒杀等方面,两宗大体相同。

在浙江西部农村中,白云宗拥有很多信徒,但据说其中往往有以修忏念佛为名,男女混杂秽乱的情况,故被政府视作“邪教”。北宋政和六年(1116),清觉被发配广南恩州(今广东恩平),四年后获释。南宋嘉泰二年(1202),有司上奏:道民“吃菜事魔,所谓奸民者也。自植党与,十百为群,挟持妖教,聋瞽愚俗。或以修路建桥为名,或效诵经焚香为会,夜聚晓散,男女无别,所至各有渠魁相统……假名兴造,自丰囊囊,创置私庵,以为逋逃渊薮”(《佛祖统纪》卷五四),请禁止流行。宁宗准奏。

到了元代,白云宗一度有较大发展,杭州南山普宁寺成为该宗的中心。该寺住持道安组织雕刻了又一部大藏经,名《普宁藏》,该藏除复刻宋代思溪《圆觉藏》外,还加入了白云宗的有关撰述和元代新译经典。但至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白云宗再次遭到严禁。

清朝时期的白莲教及其分支的起义

清乾隆年间,白莲教支派林立。混元教和收元教是其中重要的两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初,河南鹿邑人樊明德在家乡创立混元教,并将其迅速传播到河南归德、陈州、汝宁和安徽颖州等府。第二年便遭到清政府严厉镇压,樊明德等十三人被判处死刑,他的再传弟子刘松被发配到甘肃隆德县,混元教处于瘫痪状态。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混元教徒、安徽太和县人刘之协“来至刘松配所探望,与刘松商复旧教,并以混元教破案已久,人多不信,必须另立教名。随商同刘松,改为三阳教……欲觅一人捏名牛八,凑成朱字,伪称明朝嫡派,将来必然大贵。又指刘松之子刘四儿为弥勒佛转世,保辅牛八,入其教者可免一切水火刀兵灾厄。并推称刘松为老教主”。

乾隆末年,收元教在鄂西北地区进行活动,主要分为襄阳宋之清和房县王应琥两支。

湖北襄阳人宋之清是收元教支派三益教创立者姚应彩的再传弟子。他本人亦收襄阳总差役齐林等人为徒。乾隆五十四年(1789),他又拜刘之协为师。三年后,宋之清因传徒日多,与刘之协发生了争教事件,遂自立一教,名为西天大乘教。从此,他“自行兴教,捏称弥勒转世,必须学习西天大乘教,躲避灾难”并将其活动的重点放在阶级关系紧张的川楚陕三省交界地区,让弟子们广收徒众,扩大组织。与此同时,王应琥也在湖北、四川交界地区大力发展组织。以宋之清为首的收元教,为把农民群众从宗教信仰的迷雾中吸引到自身的解放上来,宣传“习教者,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下”,“从教者先送供给米若干,入教之后,教中所获资物,悉以均分”,“习教之人,不携资粮,穿衣吃饭不分尔我”等等,以及随后逐步散播的“弥勒转世,保辅牛八”这一披着宗教外衣的政治性预言,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群众,扩展组织的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其弟子中,湖北襄阳总差役齐林,对收元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的襄阳黄号,以及四川起义军大部分领袖,如姚之富、樊人杰、王光祖,冉文俦、孙赐俸、徐天德、冷天禄、王三槐等等,都是齐林的弟子或再传三传弟子。齐林势力和影响已超过宋之清,川楚院起义基本上是由齐林系统的教徒发动和领导的

另说白莲教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我当时也没有细看。

记得开创人南宋人,茅子元好象就是一个半僧半俗(这点是十分有趣),也是讲要念佛求生西方。(效初祖慧远大师之莲社)又因强调持菜食,故教徒称为白莲菜。

子元在世时,白莲宗之教团素质,尚称清净,并未沦为邪伪。但在子元死后未几,白莲宗的组织、教义渐起变化。宋末就有点变味了。

所以后来又有莲宗宝鉴。凡十卷。元代庐山东林寺之优昙普度撰。普度自称为东晋庐山慧远白莲社念佛之正系,基于南宋慈照子元白莲宗之教旨,编集有关念佛三昧之经说、史传等。盖因慨叹当时称莲宗者多,然不能基于初祖慧远之意,不能了悟开祖子元之本旨,更为邪说谬解所惑,为救此流弊,遂集诸书之善言加以增删或润色而成此书。

而且,民间也逐渐产生一种信奉“弥勒下生”的新教派,且亦名为白莲教。此一信奉弥勒下生的白莲教,究系自子元之白莲宗演化而来,或系不同之新兴教派,学术界迄今仍有不同看法,未有定论。元明清时,则大乱于四处。这与先清宋之的白莲教有极大的区别了。

原来不明白为何许多净宗史书讲到白莲教,后来看书时,才发现这与净土宗大有关联。可笑有些人居然相混淆。

末学最后的感觉是。天台、贤首、唯识等等,最后的发展均是归于净土。这不是偶然的。是诸佛之心要。

最新小说: 影视大庆:开局召唤暗影刺客柒! 歪道修真 散录 长生:我能召唤霹雳,融合风之痕 醉仙尘 长生蛊道:从自创水熊蛊开始 综武:魅力满值,开局邀月沦陷 灵镜空间 高武:从掠夺寿元开始长生不死 武侠聊天群:我的功法自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