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尊龙道 > 世界史上冷兵器大全

世界史上冷兵器大全(2 / 2)

戈头,分为援、内、翻三部分。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长约8寸,宽2寸,体狭长,多数体中有脊棱,剖面成扇菱形。援的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锐利的前锋。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有直的,也有末尾向下弯曲的。内上面有穿绳缚柄的孔,称为"穿"。为了邀兔在挥杀时向后脱,有的在援和内之阔设有突起的"阑"。朗:戈援下刃接近阑的弧曲下延,并沿阑侧增升缚绳的穿孔,这部分称为胡。开始时,胡只是为了增加穿孔而设,龋越长穿孔越多,柄和戈头缚绑得更宇圃,所以胡部就越来越长。两周时期将胡身加刃,增加了戈的勾割能力。瑚的长度一般为戈刃的三倍,即6寸,到了战圃时期,胡的长度又有所增加,成为长胡多穿式戈。

[2]

柄:即木柄。为了便于前砍后勾,多用扁圆形柄,以利于把持。戈柄的长度不一样,根据实战需要,步战用的柄短,车战用的柄长。

[3片尊:早期的锤9只是为了便于使戈在不用时插在地上,不致斜,所以在柄的尾端加上一个铜制蹲,并不能杀伤敌人。

也可能用于刺击。戈盛行于中国商朝至战国时期,具有击刺、勾·啄等多种功能。它的缺点是易掉头,转头。使用不够灵活。随着兵器和战术的发展,戈被逐渐淘汰,后一度成为仪仗兵器。

[二里头遗址铜戈]

中国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青铜戈。·在河南僵师二里头遗址发现,据考古学家测定,其年代距今约五00年。

[曲内戈]

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戈。其援和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没有阑,装上柄以后,容易脱落,商以后被淘汰。

[直内戈]

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戈。它开始在援和内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商以后,为了防止脱落,增添了阑,后来又增设了胡,不容易掉头。商以后。直内式的戈很流行。在殷墟西区出土的2!件直内铜戈中,11件有胡。

[商勾兵]

中圈商代青铜戈。解放蔚传说保定出土。也有说出于易县或平幽县的,也称"易州三勾兵"。三戈都是直援,内端饰樊纹。援上铸铭文,分别列祖辈、父辈、兄辈的名字,顺读时戈刃向上。从铭文内容和读法看,这种铸铭的戈应是商代仪仗,不是实用兵器。

[矛]

一种带有尖锐刃器的长直形刺杀兵器。世界上多数民族过去在野猎和战争中曾使用的刺杀武器或投掷武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最初的矛是削尖了的棍棒,后来的矛是在矛杆上装上矛头。全长1·5一5米。在石器时代使用石矛头和骨矛头,从青铜时代开始使用金属矛头。矛使用最广泛的时间是在铁器时代。罗马步兵装备矛头重而长的投掷矛和长矛。中世纪时,骑兵和步兵使用矛。在古罗马,矛是徒步军人和乘骑军人的一种通用武器,军人通常将投掷矛放在铸制的矛简肉携带。15一16世纪,俄国的矛主要使用铁或上等铸剑铜制作的带棱矛头。矛头的头部称为矛尖,套在矛杆上的矛头的管部,称作矛盔。矛杆末端有金撬套箍。矛头和矛盔相连的粳大部分制成球形。一种长杆轻便矛在步兵中一直使用到枪刺的出现,而在骑兵中一直使用到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矛又名

、销、镀,后进化为枪。矛由矛劈、骸、柄、韦尊四部分组成。矛劈,就是矛头带刃的部分,中线起脊,有的两旁留有血槽。刃身下口是骸

[釜]

,路呈圆锥形。用来安插矛柄。柄为竹制或木制,长为2丈或2丈4尺。为了防止矛头脱落,两旁常有两个环纽或留出两个小孔,以便用绳索将矛头绑牢在矛柄上,或用钉子钉牢。柄端有

,用来插地。最初用尖形约石块或骨角做矛头,绑在竹木杆上,商周时期,矛头改用青铜制造,分酋矛和夷矛两种。战国以后,改为铁制。由于枪的出现和兴起,矛的作用减弱,晋以后矛逐渐演变为枪。

[酋矛]

中国周代铜矛。史料记载,酋矛柄长2丈

(周制),是步卒使用的武器。中国已出土的春秋、战国步卒用于柄一般在165一220厘米之间,最长者达297厘米。

[夷矛]

中国周代铜矛。夷矛柄长2丈4尺(周制),是兵车上使用的武器,是"五兵"中最长的一种兵器。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战国楚矛,柄长7米以上,折合周尺恰为"丈八长矛"。

[羽形矛]

一种有矛杆的、矛头比较粗重的矛。羽形矛12世纪出现于罗斯,是一种行猎武器。以后主要装备步兵,16世纪起也装备贵族骑兵。羽形矛矛尖称为"撅尖",俗语"硬往撅子上碰"(挺而走险之意)便由此而来。18世纪初起,羽形矛仅作为猎取大野兽的狞猎武器。

[菱形矛]

长杆上装有扁长铁

(钢)尖头的矛。尖头上饰有图案、徽志等。菱形矛往往长达2·5米或更长。菱形矛为16世纪德国雇佣兵的武器,17世纪时为君主卫士的武器。在俄国,菱形矛出现于17世纪,并作为军官的荣誉武器保留到18世纪30年代,但不用于作战。菱形矛的变体棗埃斯潘通矛作为俄国军队的武器一直沿用到19

世纪初。

[长矛]

公元前4一3世纪,古希腊(古马其顿)及其他一些古国长矛兵的基本武器。起初,长矛约长3米,是一种投掷和刺杀兵器,后来长度

增到6一7米,变成仅作刺杀用的兵器。

[瑞士长矛]

中世纪瑞士人使用的矛。瑞士长矛由上古时期欧洲长矛发展而来,经不断改进,到14一15世纪其长度达20英尺,矛前端3英

尺,用铁制成,以防敌人战斧,砍刀砍断。作战时,方阵正面排4一飞排长矛兵组成的屏障。

[马其顿长矛]

是古代世界上大规模使用

的矛申最长的一种。马其顿人的长矛短的2米,最长的达6一7米,矛杆用坚硬的山莱英木制成,矛头多为金属制成

(铜、青铜、铁等)。长矛是古马其顿重装步兵配备的主要武器之一,在重装步兵组

成的马其顿方阵中,长矛的威力发挥到古代战争的*点。在马其顿方阵中,前6排战士平持长短不同的长矛

(2一飞米),使6排矛头均露在最前方,象一面带刺的墙向敌人冲击。

[枪]

古代一种刺击长兵器。根据李签《太白阴经》记载:两军对阵时,持枪刺敌;宿营结寨时,树枪为营;涉渡河川时,缚枪为筏。枪的形制和矛相似,起初将竹杆、木削制尖头,后又加铜或铁判枪头。晋代,枪头改为短而尖的形式。唐和五代以至更后各时期,枪都成为军队的主要武器。唐代枪分漆枪、木枪、自杆枪、棒扑枪四种,漆枪短,是骑兵用的;木枪长,是步兵用的,其余两种为皇朝禁卫军所用。宋朝的枪种类繁多,《武经总要》申记有捣马突枪。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鸦项枪、键枪、梭枪、褪枪、太宁笔枪、短刃枪、抓枪

(两种),藻黎枪、拐枪、拐突枪、拐刃枪等。明朝军队申,枪仍屉"自刃之首",主要有舀角枪、箭形枪、龙刀枪等,还有手头标枪。清代的长枪有嫉形枪、笔形枪、钩形枪、矛形枪等。到清末,经战争的淘汰,种类繁多的长枪趋向于单一化,枪头一般为扁形,圆底,筒外加数个铜箍,其外形接近矛头。这种枪一直沿用到中国工农民主大革命时期。北方革命根据地叫做红缨枪,南方革命人民则叫做梭镖。

[戟]

古代一种戈、矛合一或矛、斧合一的长柄兵器。中国戳又称馒。棘等,是戈与矛的合一体,这种形制是世界独有的。中国柄前安置直刃,一侧枝生横刃,具有钩、啄、刺、割四种功能,杀伤力强于戈和矛。基本形制是戈、矛联装在木柄上。据《考工记》记载,西周时期的规格是:戳广寸半,内长4寸半。胡长6寸,援长7寸半,刺长6寸,重1斤4两,柄长1丈6寸。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是河北棠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一艾矛、戈合体铜戳。普遍使用于商、周以至汉、晋各代。南北朝后逐渐被枪代替,变为仪仗兵器,唐代以后被淘汰。

[整体铸戟]

矛、戈合铸为一体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矛为主体,旁边生一横刃,柄装于矛体的骸

(签)部"这种戟杀伤力强,但钩啄时容易掉头。另一种则以戈体为主,突出前婶的锋刺;有的戳把锋端铸成反卷的钩状。这两种戟的制造工艺都很复杂,技术要求较高,而且青铜质地易脆、

折,潮起来总容易掉头,是商周时期制造的较原始的戟,后来很快地被战争实践所淘汰。

[分铸联装戟]

戈矛分铸联装的戟。出现于春秋时期,它的戈、矛部分分别铸造再联装在阉一木柄上。这种戮直刺有力,横钩也不容易脱落,因而杀伤力大大增强。其柄不但有木制的,还有积竹柄戮。

[积竹柄戟]

以竹、木、漆等复合材料为柄的戮。其构造是柄中心有一根较租约有棱木棒,茬木棒外用16片青皮竹蔑与木棒平行地包茬木棒外边,然后用丝线缠紧,再涂上黑漆或红漆,使其光亮平滑。这种竹木兼用的柄,刚柔相济。比单纯的木柄坚韧而有弹性。1971年湖南长沙。溯城桥春秋晚期楚墓出土的青铜戮中有一部分这种积竹柄截。

[钩戟]

亦作勾戟、钩棘。古代兵器。《史记·秦始皇本纪》:"非淡于勾戳长镶也。"裴驱集解引如淳日:"长刃矛也。"义日:"钩

似矛。刃下有铁,横方上钩曲也。"谢灵运《撰征赋》:"钩棘末耀,陨前禽于金塘。"

[三戈戟]

一种矛、戈分铸联装戟。战国时期出现。由三戈一矛安装在同一柄上,也有二戈一矛戟。它与春秋时期单戈戟的区别除了由单戈变为双戈、三戈外,戈身更加细雨尖锐,而且只有最上端的戈有内,其它戈无内。溯北随县曾候乙墓中曾

[欧式戟]

中世纪欧州军队使用的劈刺兵器。它与中国截有所不同。欧式记是一种长约6至10英尺的长矛型兵器,由钢、铁制成,头上有一很重的斧头,背面是一尖铁

(有时是弯曲的)或钩子,*端是矛或梭标的尖头。14世纪初,瑞士人大量使用这种兵器。它能穿透头盔,砍断剑锋或击倒马匹。它也可以当作短矛采用,它的弯钩还能将骑兵拖下马来。欧州截一度是中世纪欧洲步兵杀伤力最大的武器之一。

[卜字戟]

钢铁制成的戟。铁戟的戟刺尖锐细长,侧旁小枝由原来宽肥而有中脊变成象前锋一样窄长尖利。"内"已消失,用来缚柄的胡加长,整个戮近似于"卜字形,故又称"卜字戟"。这种铁戟刃锋尖利,杀伤力强,是步骑兵的主要兵器。两汉以后,戟的形状有了新的变化,小枝由原来与截体垂直,变成了小枝垂直横出后,稍问上弧曲,枝刺上扬,进一步增强了戴的杀伤力。

[繁戟]

中国古代仪仗用戟。根据汉代仪注,将领重盅可以持截侍立皇帝身边。皇帝简放亲信大臣到外地巡视,或统兵征伐。常常赐以繁戟,"以代斧饿"。允许他专征、专伐,代表皇帝处决有罪官吏。为了表示隆重。在这艾皇帝新赐的截上,罩以赤黑绸布制的戟衣,这种有衣的截就叫做樊截。后来,樊戟成为高级官员表示崇高身份的仪仗物。根据隋制、磨制"三品以上,门皆列戟"。唐以后,文武官员郡以门前列戟为荣。

[门戟]

仪仗之物。用木头制成,设在门外的戟架上。天*殿门、国学、文宣王庙。武成王庙及各州公府门口都设门戟,以示隆重。仪仗闲的戟,造型华丽,多带戟刀,戏曲舞台上武将手持的"方天画戟",就是按照这种戟的样子设计制造。

[?]

又叫杆、杖、小苫、棍、棒等。古代一种竹木制打击兵器。起初只有竹、木制作,后又套有尖形或棱形铜,铁头,并出现全铁受,由单纯打击发展为能打击能刺杀两种效能。它具有取料方便,制作简单,使用轻便等特点,成为古代基本兵器之一,以后各代也掺杂使用。各代?的长短、轻重、名称各异,形制不尽相同。按材料可分为:竹木?、金属?、混材焚;按功用可分为:尤刃受、带刃?,礼?等。如中国夏。商、周代的发由坚木制作,一端为八棱形,无刃。秦汉时有的丈*端套三棱刮刀型的钢头,头和杆上各有一个球状铜箍。受杆和33米左右。随着军队士兵防护能为的提高和火器的出现,逐渐显示出女的杀伤力的局限,其作用逐步下降。

[无刃?]

不带利刃,以击打为杀伤手段的?。又称戳。早期的受是一根八棱棍木棒,长约t丈2尺左右,后出现铜无刃囊,战国后出现铁无刃支。无刃受特点是形制简单,短粗结实,自身较重,适于打击。

[带刃?]

带有利刃,除打击外还可以起到劈砍刺等杀伤作用的支。通常用竹木父杆配以金属刃、刺、钩等附件。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带刃变,在长杆*端有两个球状铜箍,两者相距35一-51厘米,支头有三棱形矛刺。受杆通长L39一3·40米、直径约2·8一3厘米,这些发上有

曾侯成U之用义"等铭文。因此可以确认、战国时期确有带刃的?。有的铜摘上带刺球。

[礼?]

中国古代仪仗用的?,礼发积竹为棒,八棱,"建干兵卑。族贵以为是驱也"」(《讠X艾·女部》)汉代的"执金吾"所执的金再就是礼?。礼发通体铜制,两头镀金,很威武。朝会时,御史太夫。司慷校尉手持金吾夹侍皂帝。后来。文成为法律的象征。

[金吾]

中国汉代的一一种礼?,铜制,两头镀金。是权力和法律的象征。囚御史太人等官常执金吾,也用"执金吾"来指官名。是一种由兵器演化而成的礼器,

[六翅杖]

古俄罗斯的打击冷兵器。杖头有六个金属板"翅",由此得名。翅的数虽少则4个,多则8个,六翅杖盛行干15一]

7世纪。六翅杖还是军事长官权力的象征,这种六翅杖的。越"则饰以模压花纹。贵重金属和宝石。

[棍棒]

?发展到古代后期的改称。?到中国宋朝,一般称无刃?为棍。或称杆棒,称荷附件的发或带刀发为棒。明代把门挤

,门木棍)叫做棍,棍氏约8尺,重3斤8两,父叫少林棒,端群有刃的则称为大棒。

[晨星棍]

中世纪瑞士棍棒兵器,棍两端有尖铁。

[骨朵]

打击长兵器,讹为骨朵。这种兵器类似长柄锤。木柄一端安有蒜头形或疾黎形的重铁器,凭籍重力撞击敌人。

[权杖]

冲击用的冷兵器权仗的头部呈球形,用石头或金属制成,安装花木制的短手柄上。中世纪在古东方各国

(如同形状不同的棒褪)曾广泛使用,而在罗斯公国)13世纪至17世纪才得以风行。19世纪以前,在土耳其、波兰和乌克兰,权杖还作为军事首领权力的象征。

[狼芜]

中国古代一种防御性兵器,公元1444一1449年矿工叶宗留起义军发明。用长而多节叉的毛竹,末端包上铁,如小枪、两旁多留枝刺,用火烫便有直有钩,

用桐油灌之。敷上毒药。长1丈5尺,枝有9棗11层。使用时、须与具他只器配合使用,以长枪火其左右,钯铛把接应后,才能发挥其效能。戚继光的部队,在平矮战争中,用狼宪对付矮镀的长刀,起了良好的作用。但狼宪笨重,须体力强壮的和训练有素的上兵才能使用。盛行于明代,清代被淘汰。

[锡钯]

中国古代一种短柄多刺的钯。柄长3尺,柄上安装5根坚硬的木杆,长2尺1寸,仟上装3寸长的铁头。奋战时,“进退周旋,惯能隔架枪刀,乘隙攻刺“,配合其它白刃兵器作战。

[扒]

勾击格架长兵器,扒长柄、横端有齿、棚农家用的铁齿把差不多。主要用于船战。可以格架敌人长兵器,也能乘机杀伤敌人,《西游记》中猪八戒用的就是这种兵器。

[镗钯]

中国古代击刺、挡隔的多刃大兵器。镗钯是从农具演变来的兵器,创始干明代中叶御倭战争中,分为钯、镗钯、扒、锡钯、铲、马叉六种,统称钯。其中钯长7尺6寸,重5斤,中锋似矛头。长出两股2寸。两旁各有一横股,有四棱形刃。这种兵器"可击、可御,兼矛盾两用"。每两名锐把手配备三十文火箭。敌人离远时,两股可以充当火箭架,用来发射火箭敌人;迫近时,持之以杀敌;当与敌人兵刃交加时。可以架拿敌械,被称为"军中最利者"。

[长刀]

古代安有长柄的大刀。一种砍杀兵器。创自后汉时期,有单面刃、双面刃之分,各代形制、名称各不相同。三国时称偃月刀,晋代称大刀,刃长3尺,柄长4尺,下有铁糟。唐代称陌刀,全长1丈,重15斤。它是从佩刀和短柄长刀发展起来的,是汉后各代的常备武器之一。

[朴刀]

中国古代刀名。其柄比大刀的短,双手使用。《水游传》第二回:"少华山上朱武、陈达、杨春……将了朴刀"。

[陌刀]

中国唐代一种长柄大刀。唐开元之间,"军队中初用陌刀"。据

《唐璃·李嗣业传》载,唐代军中有陌刀队,并设有陌刀将。陌刀两面有刃,通长l丈,重15斤。

[拍刀]

中国唐代一种长柄大刀。长约1丈。

[钩]

钩杀、捕获敌人的白刃兵器。钩有一刃或数刃,刃向内弯曲似鹰瓜。钩的种类很多,性能和用途也各不相同。根据历代兵书记载,大致可分为三类:飞钩、短柄钩,长柄钩。

[长柄钩]

一种安有长柄的钩。从戈、镰演变而来。柄很长。可达1丈5尺,主要用于攻守战中。公元前11世纪的文王伐祟战争申,曾经使用长杆钩来攻击崇城。《诗经·大雅·皇点》朱熹注:"钩援、钩梯,所以钩行上城"。钩援郑后世的长柄钩。水战中,使用长柄钩或和多头的撩钩来割断敌军的船缆,蓬蓬。或搭钩敌船,也可以用来捞取落水的敌人首级。步骑兵交战时,步兵期长橇钩钩敌骑的下肢。

[钩刀]

古代海战中用于破坏敌舰设备的钩割工具。其基本形制是一根很长的杆子上缀缚圈宠一把锐利的钩形刀,接近敌舰时伸出钩刀,钩割敌舰桅惋的绳索,使其帆布落下从而失去风动力,戮便于接船作战。凯撒在《高卢战记》中曾记载,罗马舰队在海上与舰只比已方高大的高卢舰队作战时即使用钩刀,割钩高卢舰队桅溯的绳索,使其处于被动处境。

;

最新小说: 惊悚游戏:越作死竟然越强? 武侠聊天群:我的功法自动升级 混沌川海 一不小心和竹马恋爱了 捡了个古代女侠为妻 错嫁疯批老公后,我直接带球死遁 时辰道尊遨游诸天 老婆是女娲,我欲逆仙斩天帝 综武:人在武当,开局拿下殷素素 武侠:从倚天开始!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