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 第七六章 张爱玲的“胡兰成”的记忆 上

第七六章 张爱玲的“胡兰成”的记忆 上(1 / 1)

? 胡兰成,原名蕊生(1906――1981),1906年出生于中国浙江嵊县,家在距县城几十里的下北乡胡村他出身贫寒,是个农村的苦孩子,随母亲长大,自幼喜欢读书,其实论起他的学历只有中学二年级

如果在盛世里,这样的根苗是基本长不起来的,无论哪个科层系统,都不可能会接纳他然而在乱世里,他就有了隙缝,钻了出来,而且学有所成,不但成就为一个才子,而且还锻造成有着满腹经世之才与入仕之志Hxm

他有著作留下来,洋洋洒洒几大本,其中最著名的是自传体《今生今世》有了这一本,其他的人就无须再做《胡兰成传》,他把一切都已经写粳没有人可以比他自己写得更好无数的张迷,张学研究者,面对他,只有尴尬

人生起步伊始的基石是无法自己选择的他没有张爱玲盛大的气势的资本,不能像张爱玲那样倨傲地说:“所有辉煌的祖宗只在她‘死的时候在她的血液中再死一次’”胡兰成没有权利这样说,他的祖先不过是在荒村野外某一处不可知的地下找一安身之处,或许连丘冢也找不到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所有类似胡兰成这样的男人身上成了一种参差和对立,两者差距所形成的力量,在时代风云中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贫寒的门扉终难完成大开大阖,必须另辟天地,他只能自择而又无法自择地走上了背叛出卖的不归路,踽踽孤行在民族同仇敌忾的群体之外

胡兰成的祖父胡载元是开茶栈的,是茶栈老板用机器加工茶叶,生意一度做得很大,为当地一大富户“账房间及老司务”每天的开销就相当于购50斤猪肉的钱,胡村的大石桥也是胡载元领头捐款建造的,可见在村里是数得上的富户

今日胡家老屋破败不堪,但是老屋上屋檐及栏杆上精雕细刻的凤凰与松鹤图上,也可以看出当年的确不是一般农村人家可能也是胡兰成仅从抚视老屋栏杆屋檐上的凤凰松鹤图,就真的理解与解脱了兴亡沧桑?

他在《今生今世》中写道:“今我飘零已半生,但对小时候的事亦只有思无恋,等将来时势太平了我亦不想回乡下去赚惟有清明回去上坟是理当的”胡兰成对家道中落的父亲,聪明勤劳的父亲,以及贤惠厚道的母亲是又爱又敬

胡兰成的祖父死时,胡兰成的父亲才18岁,胡兰成本人没有见过祖父,他只是对祖父开茶栈那般生意红火,“这种世俗的热闹至今犹觉如新”他对民间与世俗的亲切感,不知是起源遥想祖父当年,还是受祖父遗风的影响?

父亲胡秀铭继承家业后不知怎么搞的,破了产,沦为普通农民,但胡兰成对父亲胡秀铭是同情欣赏敬佩的

在胡兰成的笔下,父亲胡秀铭青年丧父,家业因茶栈倒帐赔光父亲胡秀铭18岁当家时,所当的却是一个由村中富户一落而为一个常常揭不开锅的贫家但他没有因此而颓废,也没有因为由富家子弟一变而为“劳动人民”就自暴自弃或不知所措他平然地接受了家境与角色的转换胡兰成自幼曾见父亲在慎下殷情地培壅,到高沙地种麦子,到后园种菜虽然他还是田里的生手,旁人一看就知道他不是种田人,但毕竟也能做得下来,他就这样勤勤劳劳到地里去耕作

当然父亲胡秀铭是聪明的,他不是赵树理笔下小二黑他爹那种“只会在地里死做”的农民,也绝非是鲁迅笔下闰土式的愚蛮人物每年一到春夏他都要到茶户收购茶叶,转卖给茶栈,如此可得二百银元,用来维持生计可他又不像个精明的商人,而有农民的朴实本质

父亲胡秀铭能写文理通顺的文书,却又不把自己当做读书人;平时爱管别人闲事,也乐于帮闲,爱与人讲道理,却又没有乡绅的派头;也喜爱摆弄乐器,他会敲鼓弹三弦吹竹笛;却只是在忙余闲时偶为村人助兴,而与追求风雅无关

父亲胡秀铭的这种作风,胡兰成是完全继承了的――他不是经济学家,却在报刊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专业文章,将国民经济问题解释得头头是道;他不是国际关系学家,却对中国日本美国英国苏联诸国之间的纵横捭阖了然于胸;他不是文学研究者,却对作家作品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张爱玲其人其文的评论,无数次地被人引用,公认为经典;他大概也不会把自己视为作家,可他散文的艺术成就,在20世纪华文散文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胡兰成还写到父亲的“一箪食一瓢饮,这样的节约”,还说父亲说话“喜跄人家”,与人交往起于亲热止于敬,“怎样久亦不能熟悉”,仿佛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及与青年女子交谈中更是谨慎,恋爱外的“相悦”父亲把握地很好等等♀些,胡兰成也都是像他父亲的,不过最后一条他比父亲走得远,永远有恋爱外的“相悦”胡兰成还说父亲胡秀铭:“出语生涩……没有冗谈或清淡的嗜好”♀一点胡兰成大概是没有继承父亲的出语生涩

胡兰成小时候,父亲还教他早起写字,讲书给他听,这些在于胡兰成来说都是亲切的记忆

胡兰成的母亲吴ju花,吴ju花则是普通农家的女儿,识不识字还是个问题,但吴ju花教给儿子最寻常的做人道理,让胡兰成觉得受用一生

吴ju花教育子女似乎最得法,自然也最有效但细究起来,她的方法并无逾常之处,也就是一般日常里的骂骂讲讲,而且与“他爸”一样,不取被今人所极力推崇的“赏识教育”,她对胡兰成“从来不夸奖”,甚而“无非叱骂”成人后有了阅历的胡兰成回忆这一点,对母亲却不仅没有一点怨言,反而十分感激,说正因为如此,“我长大了能不因毁誉扰乱心思”♀是吴ju花做母亲的成功

吴ju花教训儿子的话是:“小人要端正听话,要有规矩怕惧”她给胡兰成立的规矩似乎最多,有无数个“不可”,以致给胡兰成造成的印象是“这也不可,那也不可”,如“不可手脚逆簇,不可问东问西,不可要这要那,见人家吃食,不可站在旁边伺望,小人不可败大人手脚,不可拣食,不可没寸当……”吴ju花的厉害还表现在“棒教”儿子上,胡兰成回忆道:“因为我不成材,几次被父亲恼,更是常被母亲用乌筱打”有意思的是,父亲只会“恼”,而“打”的却是母亲与传统家庭相反,俨然慈父严母

其实吴ju花并不是概念中的“严母”,在更多的情况下,她是和颜悦色的,会善诱循循,教导谆谆胡兰成小时候吃腌菜只拣菜茎吃,而不肯吃菜叶,吴ju花就对他说菜叶是大旗,吃了会做官,这就哄得他菜叶也吃了吴ju花也乐于幼子当帮手学做家务和生产,看他做错了也笑着宽容↓是因为有慈爱作基石,她的严格才有威力,也才易令孩子知错而对父母无怨

吴ju花教训儿子:“小人要坐有坐相,立有立相,走路不可油头蚂拐”胡兰成都听进去了

吴ju花如此教儿,并非只是为教他行走姿势,胡兰成就知道这是母亲在教他“做人的道理”父母对女儿与儿子的未来角色期待固有不同,但是吴ju花教育孩子,确能抓住根本胡兰成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我到杭州读书,母亲为我整理行装,每回总是吩咐:‘出门要理睬世人,潮饥饿要自己晓得,不可忘记家里的苦楚’”几句叮咛,说了三个极重要的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保护自己,三是不要忘本仅此就可以说,农妇吴ju花不简单

吴ju花还有一句至理“凡”言,说:“靠教是教不好的”似乎与“教育可以改变一切”相悖她的意思实际是:自己不想要好,不学好,再教也没有用表达的思想包含着内因外因的辩证法♀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吴ju花的理性

胡兰成的父母感情很好,但不是典型的爱情慕,而是典型的亲情慕所以胡兰成特别喜欢“金童玉女”这个词,在《今生今世》里屡屡借用金童玉女这个词他写与张爱玲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虽然结了婚……两人怎样亦做不像夫妻的样子,却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这是因为父母的婚姻给他留下的印象他说:“我父母何时都像是少年夫妻”,“我总觉他们两人没有变老过,说金童玉女,大约是从现世有这样的人而想出来的”

胡兰成童年生活都是在乡村,也没有玩过任何玩具,可是他一点儿也不觉得遗憾,倒觉得他乡下的玩具比现代化的玩具反而要好,不曾享受到现代化的玩具反而成为他的“大幸”♀里他指的“大幸”,我的理解恐怕就是做官成才了胡兰成在回忆录中自言:“我的童年,是在屋后的溪水里捉鱼,一面帮着母亲去捞漂流了去的衣杵到前畈一个池塘里打菱角,看大人踏水车跟嫂嫂她们到山上去,她们采茶叶,我在刺丛里摘覆盆子用红得发艳的荞麦秆叫一位堂姊姊编花轿”这是他健康而快乐的童年

胡兰成的求学之路颇不平坦,高小毕业后,就先上了绍兴第五中学胡兰成对他的中学时代态度更为冷淡他共读过两所中学,高小毕业进了绍兴第五中学后,可是只读了一学期,学校就因为闹*停课而辍学当时他处在懵懵懂懂状态,所以对绍兴五中也就没有什么感觉其后跟着表哥考入杭州教会学校蕙兰中学

在蕙兰中学,一入校,就觉得不喜欢校园里的气氛,他说:“蕙兰是个教会中学,青年会在礼拜堂欢迎新同学,弹琴唱赞美诗,且分糖果,那样的‘兄弟爱’于我完全不习惯”他在蕙兰中学读了四学期,只有一个亮点,是他担任了校刊的英文总编辑但却因了这个职务,在与编辑校刊的工作中与教务主任拂逆发生冲突,竟至被校方开除他对蕙兰的印象自然不会好后来考取了杭州邮务局的邮务生,从此就没有再接受过教育

邮务的邮政人员在“旧社会”是个铁饭碗,地位是令人羡慕的,可惜只干了一个月,他又因指斥局长“崇洋媚外”而被开除♀年他21岁,为谋出路,毅然去了北平

a

h

ef=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a

最新小说: 综武:剑王朝,开局满级金钟罩! 徐风年的第二人格,破除二郡主 综武:人在大庆,天下第一莽夫! 影综:婉儿弟妹别回头,我是我弟 综武:一剑西来,谁敢言不败 综武:多子多福,开局润了惊鲵! 大秦:天机楼主,紫女求放过! 人在综武,当中间商赚疯了 我的朋友全不是真人 综武:我天道之父,被李寒衣逆推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