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声色犬马之风情大宋 > 第三百九十二章 好大的小事 二

第三百九十二章 好大的小事 二(2 / 2)

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打群架的地方自然也不太平,有误伤是很正常的事情,谁要你不好好去读圣人,人家打群架你也瞎凑热闹?这中间的细节都不用细说。别忘了王德显打小就是个惹事精。怎么撩起纷争他可是最拿手。

且不说王德显他们怎么安排,到了群殴开打的那一天。一帮文官子弟都赶到了宏毅寺前,不过他们可没想着也下场助拳,还有些人把自己相好地姑娘也约了来,准备看一出扬眉吐气的好戏,谁知道群殴才一开始,局面立刻失去了控制,到处都打起来了,按说坐在酒楼里应该是看热闹的才对,怎么也吵起来了?这些个文官子弟还没闹明白怎么回事呢,拳头脚丫已经迎面而来。

混乱就是混乱,呵斥、辩白、讲道理,甚至软语说好话都没有用,这些个文官子弟本来就是打算看热闹的,穿的是宽衫舒袖,而且从人带地都不多,说没有用,打又打不过,那就逃,只是不知为什么四周的拳头都冲他们来,于是好多文官子弟慌不择路窜进了宏毅寺里,以为佛门清净地能护佑他们平安。

谁知道这些“贩夫走卒”一点向佛之心都没有,冲进庙来,把他们按在如来佛脚底下就是一顿胖揍,和尚们当然慈悲为怀的,看到这番不平事也想过来“普渡普渡”,结果是这些大和尚脑袋的包一点不比如来佛祖头的少。

这场群殴的结果自然不言而明,别看规模浩大、场面混乱,其实来的快去的也快,没一会功夫,那些个看热闹的自然早鸡飞狗跳纷纷逃窜,但那些“贩夫走卒”也一会便做鸟兽散没了踪影,宏毅寺前只剩无数学子和文官子弟趴在地哭爹喊娘。

按说这场面应该是咱大宋武人最开心看到地,只可惜当天却奇怪地很,京城里平日经常在宏毅寺前开片的人今儿却一个没见着,譬如王德显小将军当时正严肃认真地带着手下巡视禁城的。

只是这番做作敌不过“知子莫如父”,据说王德显小将军当晚回到家中,指天划地辩白了半天都没有用,还是被王超老将军狠狠的踹了两脚,不过当事人后来说没有平时那么重;与之相比王曾的儿子就惨太多了。

本来在宏毅寺就给揍得鼻青脸肿,一回了家,王曾一瞧,立马明白怎么回事了,毕竟这回闹的动静太大,王曾可气不打一处来,你个孽子,原来前一向和士子们信往来是商量打群架啊,怪不得偷偷摸摸的,圣人全读狗肚子里去了,有辱斯文、败坏门风!根本不由他儿子分辩,家法伺候!可怜的相爷公子是个读人啊,哪象王德显那么皮糙肉厚?楞给打得半个月没爬起床。

当然也有人偏心儿子的,不象王曾那么爱憎分明,只是再怎么心疼。要拉着满街找人算帐,抑或告官甚至闹朝廷,那就是笑话了,乃是村夫俗妇所为,人高俅都不那么干,官么,当然就有个官体。也有个官道的。

就象宋玉的《风赋》中写地那样:“风起于青萍之末”了。

回钱惟演拉着几个人在朝堂攻击李清,满朝文武就没几个人搭理他。那李三郎什么人啊?草民!就算天子年幼贪玩喜欢和他亲近些,充其量也就算个弄臣。始终不了台面的,何况李三郎先是被遣江宁,现在又被打发到边关饮毛茹血,和党项人掐架玩呢,你钱芳樽好歹也是个副枢密使。二品大员,怎么老和个草民过不去?这心胸也太狭隘了些!

再者钱惟演说竞技会不好,那会朝臣们也不以为然,李三郎不在京城了,那得胜球也有些看腻了。正等着个新鲜玩意出来解解闷呢?你又何必扫天子和大家的兴?至于夺魁者要封官,那帮文官们也没放在心,封的本来就是低阶武官,咱大宋文武晋升是各走各的道,谁也没占谁的茅坑,何苦要多出那股子气?没见着小天子正热衷着么?

不过自家儿子被人揍了,这世界观当然就不一样。

朝会时先是户部尚出来哭穷,开支太多国库吃紧,应该想些法子省省钱才好。这竞技会充其量是玩乐。费用用的太多不妥,要压缩。否则要是碰到啥天灾**地,朝廷拿不出钱来赈灾,那事情就麻烦了。

然后是权知开封府的官儿出班,人家一点没提宏毅寺地事情,只说京城乃首善之地,近来治安却不大好,为了免生事端,也为了竞技会的顺利进行,各地送来地健儿不应该让他们满街乱走,还是找个军营安置为好,没事不准出来,加紧锻炼去。

吏部尚也出班奏道,他近来查了本朝历代法条,觉得在什么竞技会夺魁便封官颇有些不合体制,汉唐以来就没这规矩,再说跑得快跳得远未必就能阵打仗,游戏就是游戏,沙场岂能游戏?所以这事得重新议议才是。

王曾也出声了,尽管竞技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还是在他支持下展开的,不过人家是宰相,当然的老成谋国,说出来的道理自然也是井井有条、不容置疑,现在正是春天,一年之季地关键时候,总不能让一帮青壮老这么闲着,否则秋后的粮食打哪来呢?要不就别等那些因为路远现在还没赶到京城的健儿了,竞技会赶紧开,开完了好让这些人该干啥干啥去,反正今年是头一遭,要不下回再办的隆重一点?

一群武官都没作声,他们怎么不明白究竟是啥回事啊,心里头都憋着乐呢。

没有人反对召开竞技会,更没有人指责谁,何况发言的都是些老成持重地大臣,说的也是正理,宋祁尽管也在旁边听着,一时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只好也闷头不作声。

唯一够胆反对的就是咱大宋天子小赵祯了,只是他年纪小,讲道理根本不是那些人对手,而且咱大宋朝堂天子的分量一直都不是很大,要是一帮文臣都反对,就是皇帝也只能干瞪眼,最多回宫揍揍宦官出气。

说起来是议议,实际就是定论了,小赵祯急得差点在朝会当场哭出来,要是什么想头都没有了,这竞技会开的还有意思么?人家会卖力下场比试?还说什么下次办的隆重些,第一次就这么收场,下次各路各府还会热心的送人来么!

刘太后当然也清楚是怎么回事情,要真按朝会这么议定了,竞技会也就是个草草收场的结局,至于下回就更不用想了,又没官做又没好处,谁还会千千迢迢赶那么远路来京城?见赵祯真急了,刘太后心疼也没法,大臣们说的都是大道理,要反驳总得有个说法?

事情就这么定了,反正不定也定了,到时候大家推诿扯皮也是一样地结果,下地朝来赵祯是哇哇大哭,刘太后只能说些宽慰的话,空口许诺说下次一定好好办一回。

宋祁这家伙朝堂之没个正经主意,那状元还真应该是他哥哥得地,不过见赵祯哭的伤心,他倒是想出歪主意来了,等刘太后一走,他凑赵祯面前说道:“圣休要懊恼,如今事有不济,何不招李三郎前来商议?他必能想出好法子来!”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归藏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