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874败胡堡外

874败胡堡外(2 / 2)

隆庆皇帝并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不过当初继任曾经担任过户部尚书,那说明葛守礼是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而现在户部就急需人担纲。

“回禀陛下,臣也没有合适人选。”

出乎意料的是,高拱也没有在这个时候报出葛守礼的名字。

实际上高拱也不是傻子,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把葛守礼推出来,若是皇帝答应下来,等于就是他高拱举荐的人。

他倒不担心葛守礼会犯事,从而触及自身,而是担心自己举荐后,皇帝会因为是他举荐的关系,而把后面空出来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人选让给别人来举荐。

他想要自己人坐上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官职,这点绝对不能失误。

没有绝对把握,他宁愿继续让葛守礼坐在这个位置上,也比让给其他人强。

可是偌大一个朝堂,总不能好处都被你一个人都占完了,就算皇帝现在答应,那以后呢?

真把大明朝廷搞成他高拱的一言堂?

他高拱自问还没那个本事,太招人恨,而且皇帝也在变。

已经有过一次教训,这次他说什么也不会重蹈覆辙。

这么一盘算,他干脆也不说话了。

隆庆皇帝虽然失望,可也没说什么,总不能让他拿着鞭子逼高拱说出一个人名来吧。

接下来,又问了张居正、魏广德和殷士谵的意见,但结果都是一样,一个人名他都没有听到。

“难道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就要一直空悬吗?户部要是出了事儿,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隆庆皇帝这时候最后的耐心终于磨光了,大声斥责道。

以李春芳为首的内阁诸人全部都埋着头不吭声,任凭隆庆皇帝用言语发泄心中的不满。

大家口袋里其实都有人,但是实在不愿意卷入户部这个泥潭里。

朝廷的亏空太大了,掌控户部纯粹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朕不管,限内阁三日内推举出户部尚书人选,不管是你们举荐还是部议,否则户部出任何问题,朕拿你们是问。”

隆庆皇帝发泄一通终于平静下来,可事儿依旧要想法平息,于是又问道:“南京户部现在是谁的主持?”

隆庆皇帝到现在都不知道南京六部堂官,想起来还要问阁臣,可见明朝皇帝是真的对南京莫不关心至极。

隆庆皇帝皇帝的话把所有阁臣都问愣住了,南京,那可是失败者养老才去的地方,他们就算签发文书,大多时候都不会管是谁在那边主政。

所以在隆庆皇帝问出话来后,大家一时竟然没人能够答出来。

场面冷场,这可不行,说不得皇帝刚平息的怒火又要被点燃。

魏广德想了想,出言道:“现在南京户部尚书应该是郭乾。”

魏广德知道隆庆皇帝打的什么主意,你们不是不打算举荐户部尚书,那就由他点一个。

不过虽然是随便点,当然也不能胡乱任命,所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南京的户部尚书。

南京一直有一套备用班子,这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吗?

北京找不到合适的,那就点南京这个位置上的人来用。

不过魏广德既然知道,也不得不提前给皇帝说清楚,免得到最后皇帝丢脸,毕竟他还是内阁阁臣,是给皇帝参议咨询的,本职工作得做好。

于是继续说道,其实,就是给皇帝介绍郭乾这个人,同时在脑海里快速梳理关于这个人的记忆。

“陛下,郭乾字孟阳,号一泉,北直隶任丘县人。

嘉靖十七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后出任河南卫辉知府、潞安兵备副使、山西按察司使、浙江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

嘉靖三十八年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又以左副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事,后转迁南京兵部左侍郎,累迁南京户部尚书。”

听到魏广德的介绍,隆庆皇帝就有点傻眼了,显然郭乾虽然是南京户部尚书,但履历纯粹就是个军事文官,懂的是带兵打仗而不是经济。

想到这里,隆庆皇帝不由得看了眼高拱。

“那他怎么做的户部尚书?”

隆庆皇帝好奇问道,显然郭乾升迁是前朝事,那时候他避嫌,自然没怎么关注朝堂官员变动,特别是最后两年地位稳固后,就更容不得他犯错。

“南京兵营数次闹事,时任兵部侍郎郭乾处置得当,故而升迁为尚书。”

魏广德知道,因为嘉靖末年南京军营两次闹饷就是郭乾处置的,他那个老丈人被弄得灰头土脸,基本上就失了圣宠。

若非此,他对南京官员变动也不会上心。

在殿上诸人中,也就他才很关心南京那边的人事变动,毕竟事关自身利益。

“南京是否还有擅理财之人?”

隆庆皇帝继续发问道。

“陛下,南京是否有擅理财之人,臣不知,不过现在户部左侍郎张守直暂摄大印,可最近处置部务貌似也还不错,何必舍近求远关注南京。”

魏广德想想就说道。

南京户部还有些什么人,魏广德就不怎么关注了,因为他安插人手可从来不会往户部送。

都知道高拱整顿吏治,户部油水最足,可也最容易被高拱注意到。

他在南京那边的人,肯定不会举荐回来,而且现在他也不会轻易举荐人。

这时候举荐,那不是给高拱花名册,可以照着魏广德举荐的人慢慢查,早晚就能查到他头上来。

“张守直?”

隆庆皇帝嘴里念叨一句,“户部打理的不错?”

九边,是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其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

面对崛起的蒙古部族,山西地区首当其冲,其境内的大同镇和山西镇就成为战略要地。

按照《明史》记载,几乎每岁都有战事发生,所以大同就有了“年无宁岁”的说法。

不过今日在败胡堡上值守的明军士卒又惊恐的发现,远处天际间出现一团黑点。

随着时间,这团黑点也不断放大,分裂变多.

“铛铛铛”

示警的铜锣狂暴的被敲响,杂乱的敲击声反映出敲锣者此时惊慌的心态。(本章完)

最新小说: 神诡大明:灵能飞升 恶毒女配重生后,抱紧忠犬小相公 孽畜,放开朕的大唐 风流万岁爷 教皇请登基 御史大官人 无敌五皇子 天运投胎啦!靠心声助娘亲巅峰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 公主成群,赘婿家里放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