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 第十一章 少陵访亲

第十一章 少陵访亲(1 / 2)

郭映的舅家赵氏一族也是京兆府人,世代居住在长安城西南四十里的少陵乡。

此地葬着汉宣帝皇后许平君,因北距宣帝杜陵十八里,规模和封土堆都比杜陵小,故被称为少陵。

诗圣杜甫就曾居住于此,自号少陵野老。

不过,此时的杜甫还远未到成圣的地步,不说声名鹊起,便是连小有名气都谈不上,甚至于他的一生都是在失意中度过的。

当然了,这倒并非是他的诗作不如同代的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而是时局所致。

古代没有互联网,文人的名气,一般是靠游学、交游、参加宴会,四处拜见达官贵人,通过他人之口,互相吹捧扬名的。

而杜甫一无门路,二来他的创作风格比较朴实,而盛唐时代的文人,更偏好李白那种仙气飘飘的风格。

再加上他写的诗歌还多是针砭时弊、揭露黑暗、反映现实的诗,京中的达官贵人自然不会替他扬名,因此杜甫一直是籍籍无名,一事无成。

哪怕后来他写出了?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等脍炙人口的篇章,也依旧改变不了什么,生活反倒是愈发落魄,甚至连官方的诗集都不愿意收录他的诗。

没办法,他的诗几乎把皇帝、官吏、将军、士族全骂了一遍,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他正名。

也就是玄宗、肃宗、代宗……这一干杜甫诗里的人故去之后,后世人们在检讨前代之过失的时候,他才会重新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

长安去往少陵乡的官道上,郭映一行人策马疾奔,因为旅途无趣的缘故,他索性向郭晚讲起了杜甫的生平以及佳作。

讲到最后,心有所感,情不自禁道:“于为兄看来,杜工部当得上诗圣二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等胸襟理想,至今思之,仍令我汗颜呐!”

“若是有朝一日我能显贵于人前,必定要出一部?杜工部诗集?,使天下人皆知,我大唐亦有国士。”

“八哥好志气!”

出门在外,郭晚这丫头倒是很给郭映面子,聆听之余还不忘奉承几句。

几个随从也不甘落后,纷纷点头附和:“郎君真丈夫也。”

郭映闻言颇为受用,环顾一周笑问道:“圣人此番命我出京戍边,你们可愿与我同行啊?”

“郎君说笑了,我等本就是边军士卒,得天之幸才能入了老帅的眼,选为郎君的亲卫,岂能因为惧怕边事凶险,就背弃郎君,辜负了老帅的恩德呢?”

为首的随从荔非珣抱拳躬身一礼,义正言辞的说道。

他是汉化羌人,朔方镇军卒出身,豪壮有武艺,骑射过人,能开两石弓,有一手百发百中的箭术,年轻时候做过朔方镇的都教练使,也就是教头。

不过这都教练使并不算官儿,而是个差使,不加其他检校官或者加衔表明品级的话和小兵没两样,荔非珣不愿就这么蹉跎一生,不知道走了何人的路子入了帅府,成了郭子仪的亲卫。

至今已有十多年了,而今他也已经三十多岁了。

虽然仍无官爵在身,但是这些年郭家没少赏赐财货,加上郭映对他也极为照拂,日子过得很是顺遂,不但在长安买了房娶了妻生了子,还纳了两房妾,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最新小说: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首辅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秦仙医 大唐天将军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天下长宁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