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 第177章 父皇对李进好似有些偏见?

第177章 父皇对李进好似有些偏见?(2 / 2)

“有了徐达跟着李进,至少咱会放心很多。”

朱标对李进却是印象极好,在一旁为李进说话,讲道:

“父皇,儿臣实在不明白,为何父皇好像对李进处处防备?”

“李进能力出众,无论是治理地方,造福百姓,收拢流民,鼓励生产,成绩都是十分突出。”

“一个贫困落后的上沪县,仅仅不到四年的时间,被他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繁荣昌盛。”

“且李进没有半点私心,为了剿灭倭寇,自掏腰包出钱出力,将自己所学,尽数用在了训练海军之上。”

“战场之上,李进与倭寇血战嵊泗岛,虽然自身损失惨重,但是也是将倭寇击溃。”

“以少敌众,战而胜之,这一桩桩一件件,不正是咱们大明朝廷所需要的人才吗?”

“父皇为何如此地方李进?可是父皇对他有所偏见?”

朱元璋见自己的太子如此赏识李进,心中不禁微微叹息。

李进的能力,朱元璋自然是看在眼里,可以说李进乃是不世出的天才也不为过。

如果说当初朱元璋起兵造反的时候,遇到李进,那绝对是欣喜若狂,对李进必然是宠信有加,视李进为自己的中流砥柱。

可是如今他已经平定了天下,他现在只需要忠心耿耿,听话的朝臣。

当上了皇帝的朱元璋,录用官员的标准,首当其冲的不再是才华,而是忠心。

论才华横溢,难道朝中的刘伯温,还不够惊才艳艳吗?

可是在洪武朝中,刘伯温注定无法得志,更是不能得到朱元璋绝对的重用。

因为刘伯温清高,自视不凡,虽然表面上对朱元璋毕恭毕敬,但是内心非常孤傲。

朱元璋何等人物,岂能看不出刘伯温内心的想法,所以刘伯温悲惨的结局,是注定的。

而李进呢?在朱元璋看来,比刘伯温更危险。

刘伯温至少还知道一些纲常伦理,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信奉君为臣纲,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朱元璋在李进身上,根本看不到半点对皇权的敬畏。

李进虽然是读书人出身,可是他却绝不信奉读书人的那一套。

从李进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李进绝不是拘泥于规则的人。

做事情无所顾忌,想法天马行空,说干就干。

甚至还说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的大逆不道之言。

如果不是爱惜李进的才华,李进早就被朱元璋给弄死无数次了。

可也正是李进如此惊艳绝伦的才情,才让朱元璋更加忌惮。

朱元璋脸色复杂的看向朱标,说道:

“标儿,李进此人不能以常理度之。”

“他忠心不是咱们朱家,而是整个百姓。”

“日后若是你用此人,可以偏信,但是绝对不能重用,更不可使李进成为宰相。”

朱标满脸疑惑,不明白朱元璋这话是什么意思。

“父皇,为什么不能重用李进?”

“既然他忠心的是百姓,那不就和咱们皇室一条心?”

“父皇曾经教导儿臣,要以百姓为重,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

“有些事,李进可以做,但是有些事情,就只有咱们才能做。”

看到朱好似还不明白,朱元璋摇了摇头,不再多说。

大明虽然已经建立,但是仍旧有百姓食不果腹,四方战事也还未停歇,任重而道远。

来日方长,朱元璋以后有的是时间教导自己这个寄予厚望的儿子。

最新小说: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天下长宁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晚妆媚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