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来自地球村的报告 > 第七十九章 海市蜃楼

第七十九章 海市蜃楼(1 / 2)

话说徐福在众望所归中来到甲板,围着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人们已从坊间不经意的谈话中了解到来者非不速之客,而是可以决定全船人员生死的“大员”.虽然他无官无职,草民一个,但他授命于君主,在天高皇帝远的海上,他实足是一言九鼎的人物.

从人们不安的眼神和脸上显露出来的焦虑表明,众人都急切地想知道,此船往何处去?我们何时能回家?对此徐福早有所料,他思忖,事情走到这一步,没有出现意料中的万劫不复场面,已是不幸之中大幸.此行若一直打闷包肯定不行,迟早要摊牌的,迟摊不如早摊.但还是要选取一个合适的时机,不要给已经险象环生的局面添乱而已.

此时位于外圈人群中有人浪声开问,道:“徐大人,海面上似有亭台楼阁,雕栋画梁,硫璃金瓦的宫殿似隐如现.请问徐大人,我们到了何地?此境是否属于秦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先人群中大部分人对此景像并不以为然,这有国人性格方面的原因,国人都愿做“沉默的大多数”,而不是成为被一抢干掉的“出头鸟”.在中央之国的政治图景中,出头鸟是没有好下场的.民间有同类的说法叫:“出头的橼子先烂”.现在有人突然提出此问,就像在滚烫的油锅中扔进一条鱼,顿时油花四溅,满锅生辉.

徐福沉着地回应道:?这位大哥,在下徐某无一星半点官职,称徐某为大人高看我了.我虽不是官场中人,但为官一场如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红薯.徐某虽系一介草民,但笃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经自学践行,加之名师鬼谷子辅佐,在下以授道解惑,求诊问药,救死扶伤,问卜解签等方术立足社会,在东海边独树一帜,名声鹤起.而今,皇上令我东海求药,对徐某而言实属无奈之举.此次各路秦川子女随船而行.也是我们之间的缘份.大海不比陆地,处处险象环生,朝不保夕,恳请随船众生谅解自爱为盼.我们如今在汪洋中同乘一条船,是前世的缘份,让我们珍惜此次东海之行,为争取全身而退共同努力!”

众人听了徐福一番陈述,觉得有点意外,他避谈此行的方向,谴词用语颇有些伤感和悲凉,言下之意,或说潜台词,此行还有一种莫名的危险.人们开始骚动起来,相互间交头接耳,或探讨或争辩,或洗耳恭听,或慷慨陈词;总之,甲板上开始乱了.人们没有想到,身为一船之帅,负有此行重任的他,倘完不成皇上的指令,要杀头的第一个就是他,居然会冒出这番不着边际的话,人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此时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偶而有海鸟成队型地飞过天空,为宁静的天际增加了一份动感.海鸟似乎在向大海炫耀:“大海哥哥,你虽然辽阔,但我可以找到你的尽头.我凭借的是比你更为宽广的天空,他才是天地世界的大佬哇.当我和我的伙伴们在天空皋翔时,你在我们眼中不过是一汪蓝盈盈的水而已.我们贴着你大海的脸面飞向远处高昂无边的天际,这就是展现你大海的温柔与天空的高远的魅力所在呀……”

那些海鸟嘁嘁喳喳地说着笑着,排着整齐的队形往深空飞去.

大海对着这些远去的海鸟无奈地,轻轻地点着头,似乎在说:“鸟儿兄弟,你们走吧.有句俗语你们应该知道: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我的冷冰冰的胸膛从来不是为你们好高骛远的一族准备;比较而言,你们更喜欢布满阳光的天空.在天空中,你们可以更随心所欲地生活;飞累了,可择木而栖,而不受条件的约束.你们是为天空而生.你们与天空的关系如同鱼儿与我一样.鸟类朋友们,你们不知道,经过昨天一夜的折腾,我似乎也感到累了,也需要放松一下,追求一点零类的‘剌激’.我要露开平坦宽阔的胸部和四肢,四仰八叉地躺在你的“老大”—阳光下面,任地球人上下其手在我的体表抚弄;我会发出轻微的快感,时不时地弄出一些小波浪拍打着地球人的‘咸猪手’……”

船上的人们被徐福一番枉顾左右而言他的言论搞得一头雾水,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此时又一个声音冒出来,道:“看!海上有出现宫殿了!”众人像受了电击似的将头“唰”地一下转向海面,只见远处海面呈现出一片“海景房”,隐隐绰绰在薄雾中时显时隐.

徐福也听到喊声了,他情不自禁地与大伙一样将头转向海面;不看便罢,一看更是瞎子吃混饨心里有有数了.他思忖,咱长期生活在东海边上,又以方术为生.干这一行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央之国的历史从黄帝算起至秦统一止,少说也有二千余年,作为黄帝的信徒和子孙,徐福他身体力行黄帝训诫:“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已.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自已身上做起噢”这段话的意思是,相信天(即天道,天是有意识的,至高无上的正义之身;或按现在的说法,天是高悬于世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者,必对地上的人事有所体验;相信古人之言者,必在当下的生活中能找到古人的哲理;经常自我检讨的人,必定对自身的缺点非常敏感.对世人一切要求,都要从自已身上做起.这才是天人合一的要义噢!

徐福对东海的水文地理地质,对每一寸水面和水下了然于胸,可谓道地的“浪里白条”,完全不是“外行领导内行”;而且他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是矣.

他熟读山海经,天官书等著作,对以天上的星像判断地上人事有准确的认知,以他对东海环境的了解,此处抑或会有“海景房”出现,航船已进入东海的蓬莱阁,此处海域人称蓬莱仙境,曾经出过八仙过海的传说.

传说中的八仙是道家的八个代表人物.说到道家要多唠叨几句.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论影响远不及遍布世界的佛教.以笔者之见,也许这也是创世主的一种刻意安排.一切世事没有莫名的先后,都是有缘由的.

佛教虽诞生在印度,但是佛教真正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也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中国僧人和士人的本土化洗礼,佛教才得以长足发展.证明此点的是,佛教的经典著作最终是由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大唐盛世,给力佛教完成向东北亚扩张.中国僧人渡海来到日本弘扬佛法;而后,日本高僧来中国游学,从而奠定了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基础.其真正给力者是中华文化.

为何会呈现如此格局?为何孕育于全球五千年惟一完整中华文明的道教没有像佛教那样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呢?

现在看得很清楚,俗语说“一山不容二主”.

在中华文化土壤中萌生的道教是中国的原生态宗教,一度曾为中华的“国教”.道教并不是没有“本钱”,没有“资格”担当起走向世界的重任,只是少一个起关键助推作用的“后台”.这个后台说白了就是造物主.现在看来,这是宇宙之手一手“道演”的结果.

造物主天造地设的“顶层设计”远超于人类的所谓智慧,人的那点小聪明永远也赶不上天地的大智慧.,这是由天地人三级的不同层次决定了的智慧层次.道教的落选褡不是与佛教实力的较量之果,而是上苍的智慧抉择.但这丝毫无损于道教理念的光辉与佛教一样与日月同存.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发源于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种崇拜神明和多神教的原生形式.道教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天地人鬼四大系统.天当之无愧是大神,地及其万物也是神,因为它们有物性,所以有诸如河神山神门神灶神一说.人可以通过修炼进入天界成为神,也会因作恶多端而坠入鬼道.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什么是道呢?

道,实质是一种自然存在的规则意识.道家对宇宙的阐述,以道教创始者老子的道德经为代表,清楚明确指出天地人的来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是变化的,作为个体的物质有始有终.有,复归于无,无中生有,生生不息.宇宙本来如此.由此可见,道教的“软实力”与佛教旗鼓相当..

退一步说,印度的佛教若没有强大的,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主要是道教文化)作其载体,佛教能走到今天是难以想象的.

回到道教.

道家说“有所得必有所失.”

由此,我们又重新认识,历史上曾是国教的道教,痛失成为世界性宗教之伟岸所在.

再谈一谈道家鼻祖,被道家尊称为太上老君的老子.

与孕育老子的神奇的中华大地一样,有关老子的传说也充满着神秘和传奇色彩.

据传在商朝阳甲年,玄妙王之女理氏,在河边洗衣服.此时已中午时分,日头高照;理氏洗衣已久,热渴难耐,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橙橙的李子,她用树枝将李子捞起,顺便吃了它.清凉可口的水果,让理氏获一时之爽.岂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氏中了造物主移花接木的锦囊妙计:造物主将天神派下凡,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黄帝子孙提供一位“精神始祖.”由此,理氏怀了身孕.在那神人混居,时间与空间尚未得到准确定位的洪荒时期,天上居然有10个太阳,神人后羿以一臂之力,拉开神弓射落九个日头,大地复归宁静;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理氏未经**而育,生下的男孩即白眉白发和白须,她凭感觉知道来者一定不是凡夫俗子,有强大的“后台”,给此男孩取名为“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果然不同凡响.他还指着院子中的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意味深长的是,按现在的科学逻辑,本是一个酒醉饭饱后的一个段子,却在全世界通行无阻,并得到热烈响应.原来世上不性而孕的不光有中国的老子,在西方也有同类事发生.

西方人心目中的上帝,他的儿子耶稣也是不经**,借一个普通女人的肚皮,生下了人类的救世主—上帝的儿子耶稣.

最新小说: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 法老的心尖宠儿 还说开安保公司宇宙都快被征服了 亮剑:不杀鬼子,留着过年吗? 换亲后,夫家听我心声逆风翻盘 吃总裁老婆软饭,关你侯亮平屁事 综漫:超凡序列,开局改造小兰 百鬼之王,你跟我谈纯爱? 谊停留 抗战暴君,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