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114章 剑老无芒

第114章 剑老无芒(2 / 2)

“近来南京城里,有许多人都在为伱说话,你知道有谁吗?”

“孙儿不知道……”朱高煦确实不知道有谁在为自己说话,他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自家大哥朱高炽,以及与朱棣相识的一些燕府旧人了。

至于徐辉祖、李景隆等人,后者不必多说,前者尽管是自己的舅舅,但他现在人在云南,而且他在朝中势力不算大,即便想要发声也没有几个人响应。

“淮西、浙东、江右和江东……”朱元璋说着,突然停顿一下:“你倒是牵扯出了不少人。”

“孙儿可和他们没有什么瓜葛,甚至都没见过几面。”朱高煦没想到自己能牵扯那么多人,要知道他都没见过几个这些地方出身的文臣武官。

“我知道……”朱元璋颔首,背负双手在前面走着,沉默了几个呼吸后才又道:

“云南的事情你都知道,我也就不说了,他那看山点矿的本事,我不管是真是假,总之只要有把握,你都得绘图告诉爷爷。”

“那是自然。”朱高煦不假思索的点头,心里却莫名发虚。

在他心虚的时候,朱元璋侧头瞥了他一眼,又迅速收回目光,沉声道:

“有人想要把你派出去,但庙堂上的人都希望你留下,你是怎么想的?”

他这话说出,朱高煦愣了愣。

他结合老朱所说的金银矿与诸派官员不想他离开的想法,朱高煦不难猜出诸派官员恐怕是想从他点出的矿山中获得一些利益。

唐宋元明清……

不管哪个朝代的士大夫,他们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朱高煦虽然不知道他们想用什么办法从自己身上获得利益,但他本能的不想与这些人打招呼。

如果不是眼下的他还没确定傅友德和冯胜的生死,他早就如之前一样,着急离开南京了。

至于老朱话里所指想让自己离开的人,朱高煦只能想到朱允炆、朱济熺和朱尚炳。

眼下的局面,恐怕只有他们三个人才会希望自己离开南京。

“回北平吗?”朱高煦思绪过后反问朱元璋,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

“去辽东的北边……”朱元璋顿了顿,而后接上:“吉林船厂。”

“吉林船厂……”朱高煦愕然,他没想到朱允炆他们居然想让自己去吉林船厂。

朱高煦的记忆力不能说过目不忘,但看过两三遍后便会记得很久,因此吉林船厂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

军匠一千三百七十七户,合计六千八百四十七口人,军马二百七十六匹,开垦田地两千八百七十六亩四分,职责是建造及维护吉林舟师的战船,同时承担联系女真诸部的责任。

这样的一个地方,实力仅仅与内地的一个千户所差不多,而且由于管辖面积大,并且距离海西、东海等部女真较近,因此时常遭到不服管教的女真人劫掠。

加上明初东北气温骤降,不复隋唐时期的温暖,因此能在那片土地耕种的作物仅有蜀黍(高粱)、小麦、大豆等作物。

不仅如此,由于明初东北寒冷期长,所以当地种植出的作物收获时间都比后世要提前半个月乃至一个月,而提前收获就得面对亩产不足的问题。

按照亦失哈的说法,开原以北的地方种植粮食,每亩只能收获七八十斤实粮,而养活一个人在没有足够副食品的情况下,起码要五百斤主粮。

如此看来,那吉林船厂那不到三千亩地,也就能养活四五百口人,剩下的六千多人都得依靠辽东来输血。

只是粮食这一条,朱高煦就得面临被卡脖子的局面。

朱高煦知道吉林船厂是水利设施不足,导致粮食产量跟不上,但即便他修建了水利设施,依照前世所学到的知识来说,吉林船厂的粮食产量也顶多只能提升两三成,想要养活一个人起码得六亩地。

六千多张嘴巴在那吉林船厂,哪怕朱高煦想要简单的自给自足都需要开垦近四万亩地,是现在吉林船厂耕地数量的十几倍。

那样的地方,一旦操作不好,朱高煦想要在靖难之役建功的想法恐怕要宣告破产。

只是……他能不去吗?

机会只有这一个,一旦错过就很难说了……

朱高煦在纠结,尽管他想了很多,但外界只不过过了几个呼吸的时间罢了。

“孙儿……”朱高煦不知道怎么说,但朱元璋没有让他想太久,而是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了他的想法。

“你若是不想去,爷爷也不勉强你。”

朱元璋背对着朱高煦,一边走一边说,朱高煦听后沉默,他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但真的让他去吉林船厂,如果没有准备的话,那他在靖难之役中很有可能会重蹈前身覆辙。

他要以原始股的身份加入靖难,正因如此他才一直没有从燕府那边要人。

靖难必须要以燕府和他朱高煦这两个班底的情况开展,不然对于他来说,靖难成功和失败没有任何区别。

思绪万千,朱高煦停住了脚步。

听着身后的脚步消失,朱元璋也停了下来,侧过身子回头看向朱高煦,等待他的答案。

“孙儿若是去了,颖国公和宋国公能活下来吗……”

朱高煦抬头询问朱元璋,可面对这个问题,他却沉默了。

这位在后世人看来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洪武皇帝,却在朱高煦面前做不出一个符合他心意的决定。

没有什么言语,朱高煦就这样站在幽暗的小巷里,等待着老朱的答案。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朱高煦等的很煎熬,好在老朱终究开了口:“你可以不去……”

他没有正面回答,但话里的意思让朱高煦大脑空白。

“真的非死不可吗……”他在心底喃喃自语,老朱却转过身去,继续向前方走去。

朱高煦面如死灰,但还是跟上了老朱的步伐。

只是在接下来那漫长的道路中,爷孙二人再也没有交谈,直到他们走到一处挂着灯笼的地方,朱元璋才带着朱高煦停了下来。

灯笼下,一小旗十人分别站立两排,穿着朱高煦熟悉的甲胄。

“殿…殿下……”

熟悉的声音传来,语气中带着一分错愕。

心如死灰的朱高煦抬头,却迎面看到了王俭那吃惊的面孔。

王俭的出现让朱高煦心头一震,他往左右看去,不仅看到了同样吃惊的戌字百户兄弟们,还看到了高大的门楣,以及那块高挂起来的牌匾。

【颖国公府】

望着那四个字,朱高煦转头看向了朱元璋。

“开门吧……”

朱元璋平淡的对王俭开口,王俭虽然不知道朱元璋是谁,但从朱高煦与朱元璋的身位来看,想来这人是个位高权重的人,因此命人将门打开了。

朱元璋走了进去,朱高煦也跟上随从。

面对错身时王俭那疑惑的神情,朱高煦没有多说,现在的他只想知道老朱带自己来颖国公府是为了什么。

走在熟悉的颖国公府内,朱高煦心中忐忑。

这一刻他想到了许多,其中以傅友德去世的时间为主要。

傅友德是冬月二十九日去世的,而眼下是腊月初五,从历史上来说,傅友德多活了六天,自己改变了原来的历史。

可如今看来,老朱突然带自己来颖国公府,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事情。

朱高煦没敢想,即便他已经后知先觉的想到了,但他努力回避着。

在前进的路上,许多朱高煦曾经见过亦或者没见过的颖国公府仆人都在向他们二人行礼,不过这次他们行礼的对象不再是朱高煦,而是走在他前面的朱元璋。

兴许是这一刻,朱高煦才能深刻体会到锦衣卫的恐怖。

他脸色苍白,只觉得浑身发冷。

在一名锦衣卫的引路下,他们走到了一处院子。

院子的屋里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在啜泣,有的在低头难过,还有的在静静等待着什么。

朱元璋带着朱高煦走了进去,一开始这群女眷还在想他们是谁,只是不等她们有所反应,坐在一旁的两个五六岁娃娃便扑了上来,抱住了朱元璋的腿。

“外公!外公!”

两个娃娃的声音打破了这屋内的气氛,急促的脚步声从卧房响起,傅忠与傅让先后走了出来。

在他们见到朱元璋的那一刻,他们下意识的跪在了地上叩首:“陛下万福安康……”

“陛下?”呆愣的女眷们终于反应了过来,纷纷跪在地上五拜三叩:“陛下万福安康……”

一时间,这屋里站着的,只剩下了朱元璋与朱高煦,还有那两个抱着朱元璋双腿的娃娃。

朱高煦是第一次见那两个娃娃,但他从他们对朱元璋的称呼中知道了他们的身份。

这两个娃娃,或许就是傅忠与寿春公主所生的两个孩子。

“起来吧……”

朱元璋双手摸上了两个娃娃的头,脸上露出了一抹慈祥的同时,也让傅忠等人起身。

待他们起身后,傅忠与傅让这才发现了跟在朱元璋身后的朱高煦,他们眼神中透露出了一种欣喜,紧接着是释怀。

望着他们的眼睛,朱高煦心底升起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我进去看看你爹,你们在外面候着。”

朱元璋拍了拍两个娃娃,示意他们松开手,并对傅忠、傅让交代。

面对站在他们眼前的朱元璋,不管他们之前背后如何说他,可当他真的出现的时候,傅忠与傅让还是本能的按照他所说的一切来办。

他们上前抱走了那两个娃娃,让开道路给朱元璋进入卧房。

当着他们所有人的面,朱元璋走了进去。

朱高煦也想跟上,却见朱元璋将门给掩上时停下了。

他站在卧房门口,此刻与傅友德只是隔着一扇门,但他却没办法走进去。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离开,而是一直站在门口,等待着朱元璋叫他进去……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晚妆媚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大唐天将军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天下长宁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