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十一章 走盐

第十一章 走盐(2 / 2)

好好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朱慎锥醒来后和王荣父子一起用了早餐,随后带上行囊就去了村口。

到村口,人已经到齐了,除去朱慎锥、王晋武和昨天见过的王初二、王贵、王银生外,还有十六个年轻人。

这十六个年轻人中一个姓夏,还有一个姓赵,其余的全是王家子弟。

姓夏的后生是夏冬的二叔家的,也就是他的堂弟。姓赵的后生是铁匠赵大家的侄子,他们也都是王家村的人。

大伙都已做好了准备,见朱慎锥来了连忙上前行礼。

朱慎锥摆了摆手,先看了看他们的准备情况,一圈转下来后颇为满意,毕竟这种活他们不是第一次干了,两年下来已成了行家老手,一切都妥妥的。

“舅舅,家里这边还拜托您多盯着点。”

“家里尽管放心,你们此去一路小心。”王荣正色点头。

冲王荣拱了拱手,朱慎锥转过身去,对大伙道了一句:“出发!”

众人应了一声,接着赶着驴骡,挑着担子,默不作声地沿着村口的小道渐渐远去。

走私盐,是很冒风险的,朱慎锥他们这一次的目的地是东边的赵村。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也是有讲究的。

赵村位于山西东部,过了赵村再往东就是玉峡关,等过了玉峡关翻过太行山就是林县,而林县那边就属于北直隶的地界了。

山西走私盐的人可不少,主要的还是那些大商家。

自老朱在山西实施开中法以来,晋商借着盐引私下贩盐早就成了常例,而且由于这些晋商的垄断,许多商路早就瓜分完了。

像朱慎锥和王家村这些小私盐贩子,要想在山西和这些晋商争夺市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人家家大业大,半官半私,背后还有着千户所、指挥使甚至边军的参将、副将、总兵这些大人物为后台,虎口夺食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安全起见,朱慎锥这两年可没少花心思,好不容易选出了两条私盐商路,其中一条就是他们这一次走从王家村到赵村的路。

这条私盐商路不太好走,而且赵村那边和王家村一样只是小小的百户军屯村落,需求有限,远不如其他商路。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对于那些晋商来说得不偿失,可对于朱慎锥却又不同。

朱慎锥他们每次走盐也不过四五十石而已,这个数额对于普通人来算得上不少,可对于每次以几百甚至上千石的晋商大户来说根本就是小儿科。

哪怕量少也是有利可图的,私盐的利润可是极大。

大明朝盐最便宜的是景泰年间,每斤盐仅1.79文,嘉靖年间盐价在4—5文左右,高时达到10文。

万历年间,盐价常有波动,而且按照南北不同盐价也不相等,从万历初年到如今,各地盐价都是上涨趋势,以北直隶为例,如今的盐价在每斤43文上下。

朱慎锥他们的盐从解州弄来的成本仅2文一斤,也就是说把盐运到赵村贩出去,其中足有二十多倍的利润。哪怕这个利润赵村那边要分去三成,留给朱慎锥他们也有十几倍。

这么跑一趟,获利大约在200多两银子。

这个获利着实不小,大明的银子购买力是极强的,二百多两算得上一笔巨款了。

要知道作为宗室的朱慎锥俸禄全额是三百石,按照后来的折色比例是三成,也就是九十石,再按照万历的永为定额制度,折算下来全部到手差不多是45两银子,也就是说朱慎锥只要跑这么一趟,前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赚到自己近五年的俸禄。

最新小说: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晚妆媚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