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 第 151 章 没用的话,要少说

第 151 章 没用的话,要少说(2 / 2)

老朱是苦出来的,他自然也愿意让普通老百姓过好一点,多点儿出路,所以他目光露出了赞赏。

“那这事,就这么定下,如今你又兼着吏部,不如就交给……”

“父皇。”

他本来想把这事交给顾晨,却忽然被好大儿打断了。

“顾光曦还年轻,还缺历练,这么重要的事……”

好,真是没白疼标儿。

顾晨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果然还是标儿待自己好。

别说朱标,就连詹徽听到老朱的话,那心里都打了一个凸,这事,若是顾晨能办得漂亮。

那岂不是要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要是陛下一高兴,是不是还能直接越过了他去?

所以,听到太子这般说,他立刻拱手揽差道。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说得有理,光曦尚且年轻,不懂那些胥吏的厉害,臣如今也兼着吏部的事。”

“不如,这事交给臣,臣一定把事情办好。”

他四十多岁才来当官儿,可不是为了给个后生当下属的。

顾晨看着积极的詹徽,露出了一个十分和善的笑容。

“是,陛下,詹大人也兼着吏部,他年岁大阅历丰,这件事,就让詹大人去办吧。”

这是你自己要干的,可不是我顾晨逼着你干的。

将来有什么事,你也怨不到这头上来。

“嗯,也好,这事不能马虎。”老朱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顾晨:“咱记得,你老丈人也是个地主啊?”

当年洪都之战,第一个捐粮的,他还有些印象。

“陛下,臣的岳父大人,可是一位好财主来的,十里八乡的,提起岳父大人,那都是竖大拇指的。”

当然,他们县衙里,那些官吏也大多是世世代代的本地人,多多少少和苏家有点关系。

而他们知县大人,确实也不敢得罪他家岳父大人。

有些事,他家岳父大人出面,就是比知县管用。

但是呢,这些都是人情世故,不能说明什么的。

“嗯,咱知道。”对于这事,老朱倒是没有丝毫怀疑:“你和詹徽都兼着吏部,这事你们和礼部一起商量着办吧。”

礼部管考试,吏部管任职,他们确实需要合作。

“是。”

韩宜可、詹徽、顾晨这三位都察院三剑客齐齐起身答应。

不是老朱重用都察院,实在是……

嗯,六部重臣都被郭桓带走,这不是没人了么?

“茹尚书。”这事说完了,老朱就开始继续说下件事:“洪武十四年,我大明朝有多少人?”

茹太素这次记得教训,倒是也不再花里胡哨地啰嗦了。

“启禀陛下,根据洪武十四年黄册人口来看。”

“我朝共有一千零六十五万户,人口是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人。”

作为老员工,他知道皇帝想问什么,便即刻答道。

“而洪武十四年到洪武十七年,这三年之间,全国报上的黄口数量,总共是有三十四万黄口。”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也是指刚出生的婴儿。

大明朝对于贫困家庭和多胞胎,生娃也是有奖励和抚恤的。

比如,洪武七年,应天上元县民史广妻李氏一产三男,赐钱六千,并赐乳母替养之。

洪武二十六年,河南卫军王狗儿妻周氏生下三男,赐钞十锭,米五石,从此多胞胎成为定例。

没有多胞胎的,贫困者,则可以去当地官府、养济院等福利机构领取米粮,度过难关。

所以对给新生儿上户一事,老百姓都表现得很积极。

新生儿多的县,也算是知县考绩,所以地方官也会督促。

“太少了。”老朱叹道,他抬头看向一旁的儿子道:“前些日子,太子寻咱,为百姓求恩典。”

“要咱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看来还是有必要啊。”

最新小说: 光宗耀明 天下长宁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大唐天将军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首辅 大秦仙医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官府强制我成婚,反手白捡绝色双胞胎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