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有趣的考生(1 / 2)

贡院的公廨之中,三十几名阅卷官正在紧张的批阅着考生的卷纸。

遇到写得好的,便在相应的位置画个圈,代表对这句话的欣赏,遇上狗屁不通的直接就丢在一旁,连多一眼也不愿再看。

那位以砸缸闻名的司马光正是此次科举的主考官,凡是阅卷官觉得可以进入首榜和一甲二甲的卷纸,都会被送到这位主考官面前。

由他和一众考官先暂定下省试的名次,然后再呈与大宋的官家赵祯过目。

一名考官拿着一份卷纸来到了司马光的书案旁,很是高兴的说道:“君实公,你看看这首诗,我觉得很有气势,更是少有的边塞诗佳作。

想必此子应该是位文武兼备的全才。”

如今的大宋文强武弱,极少可堪大用的将领,这个文武兼备的评语是不是有些太过夸张了。

不过当他看到那首《望秋》之后,诗中的那种豪情扑面而来,倒是让司马光的精神为之一震。

如今的大宋仕林不知从何时起阴柔之风日渐抬头,那些文人仕子所做的诗词多了些阴柔的胭脂气,少了好男人的大气豪迈。

似这种看起来就觉得打腰提气的诗句可是越来越少了。

因此以司马光的文坛身份,都觉得这首诗写得极好,最起码展现出了我大宋男儿应该具有的英武之气和雄心壮志。

不过在他看来诗词到底是小道,兴之所至吹吹牛逼也不过就是痛快嘴的事情,只是不知此人是否够得上文武兼资的评语。

他简略的扫了一眼墨义部分,见到没有丝毫错漏之处也随手翻了过去。

毕竟能参加省试的,在这种地方出现错误才会奇怪。

当他看到那篇论疑罪从轻的文章之时,却被里面提到的证据链给吸引住了目光,而且连续通读了两遍。

如今考卷众多,能让他这位主考官连读两遍的文章足见不凡。

要知道司马光可是做过一地推官的,对于审案侦缉之道绝对可以称之为行家里手,文章中是否言之有物他一眼便见分晓。

这名考生显然没有开衙缉盗的经历,但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却像一位经年老吏一般,难道他是哪家官员的小郎君,因家学渊源才能让他有如此见地?

推敲清楚文章中表述的思路之后,司马光满意的点了点头,此篇论就目前看来为众考生中最佳,至少目前他没见哪篇论述能超过这份,评个甲上毫无问题。

看到第四道论述岁币与辽宋关系的策时,显然又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

如果说第三道是他对于朝廷法度的理解,对于宽仁与不纵的范围判定,属于实操范围之内的掌握。

那这篇文章便是站在国家的高度通盘考虑,其格局之高远,其角度之独特已深得深谋远虑、纵览全局之三昧。

如果这篇文章是政事堂出来的倒是寻常,但出自一个尚未进入官场的考生笔下,这就很是让人感到惊喜了。

我大宋能出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实乃朝廷和一众相公的教化之功,想到这里他还有些许的小得意。

看司马光读了又读,脸上更是露出满意的神色,那名考官笑着说道:“君实公以为这份考卷如何?”

司马光笑着说道:“目前看来,可入首榜之列。”

说完便将这份卷纸摆在他右手偏上的案头,而这里放着的文章,就是需要呈送给官家御览的。

此次参加省试的考生足有两千八百余人,批卷的工作量何其庞大,三十多名考官日以继夜全力以赴,当他们将名次暂定下来之时已也是五日之后。

这几日赵祯在政事之上所用的精神减少许多,倒不是他懈怠国事、偷懒疏政,而是国之大典即将出结果,接下来的殿试绝对是一场苦战。

如今他的年事已高精神不济,需要养精蓄锐才不使国朝遗漏优秀人才。

就在他于紫宸殿中批阅奏折的时候,外面的小黄门跑进来禀报道:“启禀官家,本次主考司马光在外等候。”

听到结果终于出来了,他连忙说道:“宣。”

不大会儿的功夫,司马光便捧着一摞考卷走了进来。

最新小说: 亮剑:不杀鬼子,留着过年吗? 抗战暴君,我的团 还说开安保公司宇宙都快被征服了 换亲后,夫家听我心声逆风翻盘 法老的心尖宠儿 谊停留 综漫:超凡序列,开局改造小兰 吃总裁老婆软饭,关你侯亮平屁事 百鬼之王,你跟我谈纯爱?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