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练枪(1 / 2)

这也就是面对赵祯,这也就是身处大宋,而且还顶了个小侯爷的身份,不然顾廷烨就算再头铁,也绝不敢如此和一位皇帝说话的。

这要是换了明清之时,他绝对承认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被黜落也好,被禁止科举也罢,总能保住自己这颗吃饭的家伙。

如果被老朱或者是后金那些野蛮的后代认为你是在骗他们的话,砍了你自己都算是人家法外开恩,一个不好就是个移三族的下场。

居然敢调戏皇帝,你到底和家中的亲族有着何仇何怨。

赵祯虽然仁厚,但并不代表他傻,若是真相信了这个小子的鬼话,那就枉做了这么多年的皇位。

不过他显然不想纠缠于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这个小子是受人启发也好,自己思索也罢,最起码他能站在大宋的角度上想着替朝廷解决问题。

这就已经比那些张口闭口全是大道理、圣人言,一旦问计却拿不出半点策略的空谈之辈强上了许多。

虽然他的心思稍显阴翳了些,但瑕不掩瑜,日后在仕途之上慢慢培养就是。

就目前他这个年纪,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的话,未必就不会成为国之栋梁。

赵祯盯着顾廷烨的双眼,口中缓缓道:“如此说来,你的目的是枢密院而非翰林院了?”

顾廷烨不知这位大宋官家是怎样的脑回路,自己怎么感觉有些跟不上节奏呢。

他苦笑道:“学生没有那么大的志向。”

“以学生科考的名次,能有块进士及第的匾额便足以让学生父亲开心了,怎么敢指望翰林院或者是枢密院。”

“学生只望能去个艰苦的地方,担一任军事推官,为官家整肃厢军、肃清民乱,以验证学生之前设想出来的那些东西是否可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没有经过检验的东西终是纸上谈兵,因此学生不求留京,但求外放。”

赵祯感觉这个小子越来越有意思了。

如今别说他这样的世家子弟,即便是那些地方考上来的寒门学子,哪个不希望高登皇榜给自己在京师中谋个无比清贵的起点。

要知道有了翰林院的资历,以后即便是下放到地方为官,评阶都会比直接的外放官高上一级。

这个混小子莫不是以为朕的脾气好,又仗着以前进过宫,在朕这里哗众取宠不成?

“你为何执意要去做一任推官,而且还是艰苦贫困之地?”

对于这个问话,便不容顾廷烨不认真对待了,这关乎着自己的职业规划,半点都马虎不得。

“回禀陛下,学生读书是为了明理,学武是为了传承祖志,如今我大宋武备废弛、部队懈怠,即便是京师周边的禁军,也是军纪荒废、武力不彰。”

“如果只是写些条陈奏于圣上,实在太过浮皮潦草流于表面,而且还不知那些方法是否切实可行。”

“因此学生便想着去地方亲自带领一厢军伍,如果效果尚佳,可将方法奏于陛下,若是效果不显,不断完善便是。”

“左右不过一地的厢军而已,既不用浪费过多的军费,也不会牵扯到部队的根本,因此学生便想去试一试。”

对于这个说法赵祯还是很满意的,作为一名皇帝而言,谁不喜欢能干实事的能臣,怎么也胜过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官场老油条许多。

也只有像他这样朝气蓬勃的愣头青,才会有这般高远的志向,如果在官场上浸淫几年,说不定这股锐气便会消失不见。

如果这个小子真能弄出些名堂的话,也能对朝廷裁撤冗兵冗员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即便是弄不出名堂来,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再说以他的家世,即便是捅出些楼子,那些将主也会看在顾偃开的面子上不予深究。

“那你又为何偏偏要求去贫苦之地?”

“要知道越是那种贫苦之地武备越差,岂不是不利于你的操演?”

“回禀陛下,学生以为,越是贫苦之地,越容易造成当地无地流民的铤而走险,如今我大宋屡有反叛报入京师,绝大部分概因实在迫于无奈罢了。”

“有道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学生去那些地方练兵,正好可以用他们为打击目标让军士们接触实战,一直军队只是在军营中演训是练不出精兵的。”

最新小说: 谊停留 法老的心尖宠儿 综漫:超凡序列,开局改造小兰 换亲后,夫家听我心声逆风翻盘 百鬼之王,你跟我谈纯爱? 抗战暴君,我的团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 还说开安保公司宇宙都快被征服了 吃总裁老婆软饭,关你侯亮平屁事 亮剑:不杀鬼子,留着过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