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五百六十五章:朕之过也

第五百六十五章:朕之过也(2 / 2)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成敬其实是好意。

他心里清楚,天子对于谦是看重的,所以,他才会如此规劝。

至于内阁这么做的出发点,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虽然作为调和内外的机构来说,内阁的职责应该是尽量维持朝堂的稳定,保证内外朝的沟通顺畅,平和。

但是,这件事情并不容易。

一旦于谦的提议通过,兵部成了铁桶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透,那么,之后在朝廷之上,涉及到兵部的政务,处理起来就会非常棘手。

到时候,坐蜡的还是内阁自己。

所以,保证外朝没有尾大不掉的大臣或者衙门,也是内阁要做的事情,这并不是什么摆不到台面上的理由,所以,哪怕心照不宣,但是内阁也没有刻意要遮掩的意思。

当然,从客观上来说,他们这么做,的确是有坑于谦的嫌疑。

但是,这位于少保既然敢这么做,自然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

而从朱祁钰的角度出发,他即便明白内阁的用意,也不能对他们苛责什么,每个衙门有每个衙门的职责,如果内阁不这么做,反倒是不称职的。

当然,如果他不想闹成这个样子,也很简单。

就像成敬所建议的那样,直接将于谦的奏疏驳回,一切便自然会消弭于无形之中。

所以,从现在的局面上来看,无论是从风险上,还是从保护于谦的角度上来讲,似乎,最好的选择就是驳回。

但是……

摇头笑了笑,朱祁钰忽然便想明白了,于是,他转头对成敬问道。

“成敬,朕问你,整饬军屯,是于谦要做的事,还是朝廷要做的事?”

这……

成敬显然意识到了什么,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自然是朝廷的事,但是……”

“朝廷的事,就是朕的事!”

朱祁钰打断了成敬的话,轻轻的吐出了一口气,似乎觉得坐着有些憋闷,起身走出殿门,迎着扑面而来的冷风,立在廊下,看着银亮的月光洒在积雪上,星光熠熠。

他似乎是在回应成敬,又似乎是在回应自己,道。

“这件事情,于谦没有做错,内阁没有做错,科道也没有做错,错的,是朕!”

闻听此言,成敬和舒良顿时大惊,连忙拜倒在地,道。

“陛下,内臣有罪。”

然而,朱祁钰却摆了摆手,道。

“不,你说得对,这两道奏疏真的通过了,兵部会尾大不掉,所以,内阁要制衡是对的,科道弹劾于谦,也是在履行职责,但是于谦,也没做错。”

“军屯糜烂至此,非铁腕手段难以整饬,于谦上了这道奏疏,就是将压力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无论最后成败,他都不会有好的名声。”

“于廷益,是正臣,这一点,朕清楚!”

说这话,朱祁钰忽然转过身来,背对着月光,柔和的脸庞映照在宫灯的光芒下,显得颇有几分昏暗的看不清楚神色。

但是,舒良和成敬跪在地上,却依稀能从天子口气的变化当中,听出了一丝淡淡的遗憾和愧疚。

天子说:“这份担当,是于谦心中的道,可……这原本应该是朕的事,可现在,却全压到了于谦的身上,此,朕之过也!”

前世的时候,于谦同样一步步的坐大,以至于到了最后,因为于谦的权势,君臣疏离,朱祁钰对他多加防备。

但是,彼时的朱祁钰,还没有意识到一点。

于谦之所以变成最后朝堂敬仰的于少保,一道手令,千里之外的将领便要战战兢兢,最大的原因是,他这个天子过于孱弱。

作为一个从没有接受过储君教育的藩王,那个时候的朱祁钰,对于朝政极其不熟稔。

他能够依靠的,只有这些大臣,于谦,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以,他必须放权,于谦也必须揽权。

唯有如此,才能让当时濒临破裂的大明神器,重新恢复元气。

扪心自问,如果说于谦从一开始就和光同尘,不那么出挑,南宫复辟之后,被第一个清算的绝不会是他。

而且,以当时的局面,即便没有南宫复辟,以朱祁钰对于谦的防备,他迟早也会被闲置打压,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

朱祁钰不是当初面对朝政无所适从的朱祁钰,于谦,却依旧是那个一身担社稷的于谦。

所以,错的不是于谦,是朱祁钰这个天子。

或许在一年前,他还能有理由说,自己刚刚登基,手中无人可用,需要于谦这样的大臣顶在前台。

可如今,他手下虽不说是人才辈出,但也用不上于谦来替他承担这满朝的压力。

垂拱而治的圣天子当得久了,让朱祁钰都忘了,有些事情,本就是天子该有的担当。

迈步回到殿中,在御座上坐下,提起朱笔在两本奏疏上写了几行字,随后,将奏疏放到成敬的面前,道。

“传旨,准于谦所奏,命兵部侍郎俞山调任吏部,擢武库司主事方杲任武库司郎中,擢巡边御史洪常为武选司郎中,擢车驾司主事叚寔为职方司郎中。”

“准俞士悦所奏,命吏部侍郎项文曜调任兵部。”

“另擢吏部员外郎沈敬为武库司郎中,命东阁大学士李实为兵部侍郎。”

“以项文曜,李实二人,同佐尚书于谦,兼理部务。”

这一连串的官员调动,眼花缭乱,成敬带过来的两个小内侍飞快的记录下来,还没消化结束,就听见天子又将一本奏疏递了过来,道。

“准于谦此奏,将奏疏明发各衙门,诏命兵部,在朝廷封印之前,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呈递御前,年后开印将方案下廷议讨论。”

成敬将奏疏接过来一瞧,果不其然,是于谦之前所上的那本《请整饬军屯疏》。

原本,成敬以为,这本奏疏会在明天过后,再另找机会在朝堂上讨论。

但是,天子这话的意思竟是,不再朝议是否要大力整顿军屯,而是直接由兵部牵头拟定方案,进入具体的操作步骤讨论阶段。

圣心已定,自然言出法随!

长长的吐了口气,成敬躬了躬身,轻手轻脚的退下。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诏谕,会在明天传遍朝廷。

加上明天要廷议的太子之事,可想而知,明天的朝堂,会掀起何等的惊涛骇浪……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