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旧事新说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旧事新说(2 / 2)

如果说,没有这道旨意的话,他们肯定是立刻进宫,否了这个提议便是,可如今有了这道旨意,却不知道,如今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于是,二人默契的将奏疏先放下,随后便打发人,去宫里探听消息。

没过多久,便有人来回报详情,俞士悦也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天子在武英殿议事之后,盛怒之下,去了坤宁宫中,随后,皇后娘娘问起天子因何动怒,天子便将王竑所言说了一遍,还说了一句……

“此辈匹夫,借朕邀名尔,若非朝廷优容言路,定将其下狱问罪!”

听了这话,皇后娘娘却没有顺着天子,而是起身叩拜,道。

“有此良臣,社稷之福也,陛下何以动怒?”

随后,天子平息了怒火,明白自己不该动怒,于是,皇后便建议天子,应当封赏王竑,以彰言路,这才有了他们面前的这道旨意。

啊这……

俞士悦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是在张敏的公房当中,发愁陈镒的奏疏该怎么票拟。

听完了底下人的禀报,他们二人的脸色,却有些精彩。

不管是俞士悦还是张敏,都是博览群书之辈,所以,对于很多的典故自然是信手拈来。

别的不说,这个故事,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呢?

“首辅大人,这……”

俞士悦苦笑一声,抬头看着张敏,却见对面和他的表情简直一模一样。

这可不就是长孙皇后劝谏唐太宗的翻版吗?

咋的,又在大明朝重演了?

“既是如此,这份奏疏事关重大,不若,奏请陛下,下朝议如何?”

看着手里的奏疏,张敏沉吟片刻,谨慎的开口道。

俞士悦思索了一下,也点了点头。

应该说,为了这点事情下朝议,压根就是小题大做,毕竟,都察院现在又不是没有掌事官,就这么一份举荐的奏疏,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皇帝批了就算了,哪还用的上下朝议。

但是,这两位内阁大臣,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种方式,原因便是,现在天子的心思,着实是有些太过难以捉摸了。

这道圣旨,看似是在褒奖王竑,可是,朝堂之上的事,很多时候,可不能只看表面,比如说……

回到自己的公房,俞士悦又将刚刚那个前来禀报的中书舍人叫过来,细细盘问了一遍。

当然,重点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这种后宫之事,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是怎么打探到的。

得出的结果也很简单……

“回次辅大人,皇后娘娘派了很多人去王大人府中赐礼,有几个出宫的宫女,出宫时将这般情景说了出来,如今,宫中已经有不少人都知道了。”

这话一出,俞士悦的神色顿时变了变,挥手将那中书舍人打发下去,他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如此看来的话,天子是有意如此,至于目的,恐怕是要鼓励言路,却又碍于情面,不好放下身段亲自出面,所以效仿了唐太宗故事。

不过,虽然说这个解释颇为合理,但是,俞士悦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与此同时,这个疑问也同样出现在了坤宁宫中。

“禀皇爷,消息已经散出去了,想来,如今内阁已经得到消息了,过上两日,只怕朝中也会传开,奴婢回来时,几位老大人一直想问皇爷为何要下这道旨,奴婢按您的吩咐,只说是皇后娘娘劝了,并没有多说其他的。”

听到怀恩的回报,朱祁钰满意的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见此状况,一旁的汪氏却忍不住问道。

“陛下,臣妾也不明白,您要赏这位王大人,赏便是了,为何要说是臣妾劝的?”

汪氏的家里,也不算是小民小户,自然也是读过书的,所以,唐太宗的故事,她当然也知道。

不过,大明不是唐朝,汪氏也很清楚,自家夫君不是那死要面子的人,若是那王竑说的真的有理,赏赐便是,偏要拐这么大的弯子。

“朕不是唐太宗,王竑也不是魏征……”

闻听此言,朱祁钰摇了摇头,开口道。

“大明需要一个魏征,可是,朕不需要……”

就像所有人猜测的那样,这件事情,朱祁钰的确是在仿效唐太宗故事,但是,却又不完全是。

武英殿之事后,朱祁钰冷静下来,便想起了那日在陈府的情景。

当时,朱祁钰问如何解决言路的问题,陈镒给他的回答是,观历代贤君所为,或有所得。

那个时候朱祁钰没反应过来,但是,武英殿一事,却让他猛然想到,陈镒指的,可不就是唐太宗和魏征的事吗?

贞观之治,清平盛世,和这对君臣是脱不了干系的,有关于他们的故事,如今在朝野上下,依旧广为流传。

不管是唐太宗心爱的小鹞被捂死,还是长孙皇后的劝谏,都成为了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所以陈镒想说的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想要一个敢于言事的环境,那么,要么就是给予言官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说什么都不会被责罚,要么,就是打造出一个像魏征一样的人出来。

前者显然不是朱祁钰想要的,毕竟,大明的科道已经足够张狂了,再给他们无限的谏奏权,那他之前还折腾什么。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下第二条路,找一个标杆出来,打造一种,好像是鼓励言事的氛围出来。

所以,朱祁钰说,大明需要一个‘魏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需要魏征的是大明,而不是朱祁钰自己。

这就是,他非要仿效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故事的原因。

魏征是千古名臣,而唐太宗之所以会接纳他的谏言,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心胸宽广,更重要的是,魏征本人是有见识的,他提出的大多数谏言,都是正确的。

这两者兼备,才促成了这一段君臣佳话,可是,在朱祁钰看来,王竑显然是达不到魏征的高度的,此人虽然正直,可是,却过分迂腐。

如果说朱祁钰出面封赏他的话,那么,就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既然赏了,便等于承认他是对的,既然是对的谏言,身为君上,就没有不接纳的道理。

可是,朱祁钰需要的,是一个有魏征之名,而无魏征之实的大臣。

如此一来,便只有让皇后出面‘劝谏’,如此一来,双方都能有台阶下,而且……

朱祁钰看着眨了眨眼睛,明显有些不解的汪氏,却没有多说,只道。

“治哥儿呢?陪朕去看看他……”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