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甲午兵戈 > 第四十四章 北洋大佬李鸿章

第四十四章 北洋大佬李鸿章(2 / 2)

胡啸飞在和李福赶往聚丰楼的路上都在思考,怎么和李鸿章谈,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到底该采取什么态度。

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后世的人都知道,大清败得很惨,朝鲜一溃千里,旅顺惨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关条约》造就了日本经济和实力的提升,更进一步的把中国推向了深渊。

在胡啸飞改变了朝鲜战场中日的局势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中日之间的战争走向。

很明显,中日之间的实力已经倾向了日本,现在的大清不可能完全阻止日本的入侵,而胡啸飞因为时间短,实力上的差距,并不能够彻底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所以胡啸飞就要思考,怎么样才能够在适当的妥协和保存实力下,尽快地、尽可能的提前结束这一场战争,来为自己的发展赢取一段稳定发展的时间。

打,肯定要打,但是规模一定要控制,不能够在扩大,尽可能的保留在朝鲜境内,或者在鸭绿江形成僵持,这是最好的战果。

所以不关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的一见和胡啸飞都有所不同,那胡啸飞这次进京就要想办法说服李鸿章和光绪两派,尽可能的把战争控制在一个范围,甚至可以付出一部分利益,来赢取尽快结束战争。

聚丰楼三楼的一个包间,李鸿章正坐在里边和自己的几个亲信讨论着未来的局势,这时候,李福从外边通告,说胡啸飞到了。

胡啸飞进道房间后,发现酒菜早已备下,正中间端坐一位七旬老翁,不用问也知道这就是李鸿章。

胡啸飞急忙翻身拜倒:“山东记名提督登州镇总兵胡啸飞参见中堂大人。”

胡啸飞在给李鸿章行礼时,李鸿章也在观察胡啸飞,他对这个二十岁出头就可以官居二品大员,掌管三地治权的年轻人非常有兴趣。

看到胡啸飞一身蓝布大褂,白净面容,炯炯眼神,带着比年轻人更加沉稳的动作,翻身施礼,这让李鸿章眼前一亮。

现在很难再见到这么有风度,不惊不乱,这么有气魄,不卑不亢的年轻人了,心中顿时欢喜异常,淮军也该有新鲜血液注入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对象。

“好了,今天是私下里的聚会,官场上的那一套东西就先搁在一旁,先坐下吧。”

有了李鸿章的回答,胡啸飞有对周围一干陪坐之人行李后,才在李鸿章对面静静的坐了下来。

有礼有节,又不失稳重,让胡啸飞在在座众人心中顿时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胡总兵,你既是聂功亭的义子,在这里没外人,我就喊你一生贤侄,怎么样?”

胡啸飞赶紧站起身来,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说道:“胡啸飞怎当得起中堂大人如此称呼?”

李鸿章摆摆手道:“当得,当得。朝鲜三战打得日军丢盔卸甲,为我大清军队有序撤出平壤立下汗马功劳。你又出自聂功亭的芦榆防军,乃是我淮军一系,所以老夫叫你一声贤侄,有何不可?”

李鸿章的幕僚罗丰禄在旁边说道:“胡总兵谦虚了,对日作战足以体现出胡总兵乃我大清一员骁将,乃我淮军之后起之秀,中堂大人历来对后期新人点拨颇多,照顾尤佳。”

胡啸飞对罗丰禄的话并不感冒,一句话就想把自己绑到淮军的战车上,老子可不是朽木已经不可雕的淮军,老子是自己,跟任何人都无关。

胡啸飞并没有答话。

李鸿章继续说道:“你能够在二十几岁就做到二品大员,真是大清国开过以来的头一份,能够得到皇上的青睐和赏赐,那是你的荣幸。此次皇帝召集大臣研究朝鲜战局,还特意把你从山东调回京城,足以证明你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对于朝鲜战局我想先听听贤侄的高见?”

这就来了,直奔主题。自己该怎么回答李鸿章呢?李鸿章是北洋大佬,可不是好糊弄的。自己应该再斟酌一二,尽可能的取得李鸿章的支持。

胡啸飞并没有急于回答李鸿章的话,而是拍拍自己的肚子说道:“中堂大人,下官下午在这北京城逛了半天,可是还水米未尽,这腹中饥饿,还是先让我吃点东西吧,再说了这军国大事,我一介武夫怎敢多言呢?”

在座诸人都听出来了,这胡啸飞是不想先开口说话,所以采纳肚腹饥饿来做借口。

罗丰禄心说,既然你不想先说,那我就先说。

“胡总兵,你尽管先吃着,我们这不是在朝堂上讨论军国大事,只是私底下的交流而已,不碍妨的。日军能够在朝鲜击败我入朝三万大军,可见其实力比我大清犹盛。我大清现在国力虚弱,国内自发匪后祸乱不断,列强又环伺四周,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和日本议和,无妨答应日本的条件。我大清国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乃一泱泱大国,虽然损伤一些可是底气犹在。如果我们尽全力和日军拼争,那对我国力损伤犹重,虽胜恐亦是残胜,倒时候列强再来,恐我大清将国无不国啊。日军兵锋正盛,避之一二,我看无妨。用小惠而保存实力才是当务之急。”

罗丰禄一番话,让在座的诸人都频频点头,只有李鸿章没有吭声,而是紧紧的盯着胡啸飞。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边的月亮 归藏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