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三十章 心得感悟,感同身受

第二百三十章 心得感悟,感同身受(2 / 2)

郭大靖也不再对朝廷发抱怨,叹了口气,说道:“在我等心中,纵然有再多怨忿,也要为国而战,为百姓而战,而不是那些公卿。”

说着,郭大靖转过身,避开二人的目光,从空间内取出一本薄册子,转身递给崔孝一,说道:“这是郭某与建虏历次作战的大致经过,还有些感悟和心得,勉强可作为参考。”

崔孝一赶忙双手接过,说道:“郭大人的心得感悟,定然精僻,对我军日后作战,大有禆益。”

郭大靖呵呵笑着,谦逊道:“崔兄过奖了。”

私密话讲过,郭大靖和崔孝一、金念良又回到厅内,与众人闲聊了一会儿,郭大靖安置完毕,便起身告辞。

在官方层面,已经不能达成共同对抗建虏的协议。甚至于,朝鲜王室畏惧建虏,对下面主战派有所压制,还对东江镇持敌对或抗拒的态度。

但与朝鲜的主战派进行合作,依然是可取的策略。不仅是能得到物资,还因为痛恨建虏的朝鲜人也不在少数。

在郭大靖看来,朝廷代表不了国家,皇帝更不行。尽管在封建社会,家天下是传统,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认知。

而郭大靖便是要打破这个固有认知,正如他所说的,他在为国而战,为苦难的辽民而战,将来还要为大明的百姓而战。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郭大靖才不觉得憋屈,才会全力以赴,自己的钱财花起来也毫不吝啬。

说白了,郭大靖也在为自己和亲人、朋友奋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建虏若窃据天下,他还能躲到老鼠洞里独善其身?

………………

油灯发出并不明亮的光,已是夜深,崔孝一却未入睡,还在阅看着郭大靖所谓的心得感悟。

郭大靖介绍的简单,也确实记录了几次主要作战的经过。尽管都是他率军获胜的战例,但后面的总结中,依然有不少反思,不是吹嘘和骄傲。

即便是胜利,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也有要吸取的经验或教训。每次作战之后,郭大靖都要召集军官们进行总结,进行自查自省。

在郭大靖看来,这种机制是可取的,也是被证明是效果明显的,能够让军官们成长得更快,更有头脑。

但对于崔孝一来说,上面的总结和反思,以及对敌我双方的分析,却是如醍醐灌顶,令人振奋,发人深醒。

一般只有失败后的吸取教训,打胜后却还要查缺补漏、精益求精,在下一次作战中更加严密完善,就会更有胜算。

更重要的是,郭大靖对于建虏的战术打法、排兵布阵,有着更加透彻的研究,在看似凶悍难敌的表象下,总能抓住敌人的弱点,并加以充分地利用。

“原来,旅顺防御战和小黑山阻击战是这样打的。”崔孝一不禁猛拍大腿,终于知道了此次大胜的全部经过。

“如果早有这样的准备,建虏岂能在我国攻城拔寨、长驱直入。”崔孝一既是痛悔,又是振奋,起身绕室急走。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林大人若从现在开始布置,顶多一年时间,义州、龙川、宣川、白马山防线也将成为阻挡建虏的坚城、要塞。”

崔孝一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坐在案前,拿纸提笔,沉吟良久,开始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建虏之长,在于骑兵,在于野战,在于凶悍不畏死的近战肉搏;建虏之短,在于攻坚,在于不能持久,在于……”

“楯车、重甲在前,弓箭在后压制,冲阵陷入混战,或使战阵动摇,再出动骑兵,或轻骑往来驰射,或重甲骑兵猛烈冲击……”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打断了崔孝一的奋笔疾书。他皱了皱眉,飞快收起桌案上的文件,才前去开门。

敲门的竟是金念良,笑着说道:“崔兄,夜深不眠,却为何事?某见侍者送来茶水,便顺便来看看。”

崔孝一笑了笑,引金念良进来,关好房门,便把原因告诉金念良,并把那份小册子拿出来让他阅看。

金念良开始还看得很快,可后来却是越看越慢,脸上现出多变的表情,或颌首赞同,或摇头皱眉,或长出一口气般的如释重负。

“如何?”崔孝一给金念良倒了杯茶水,笑着说道:“足以成为与建虏作战的指导教材吧?”

金念良猛地抬手,止住崔孝一的询问,“等我看完。旅顺堡防御和小黑山阻击战,至关重要。”

崔孝一理解,自己端起茶碗,慢慢呷吸着。

要说对朝鲜,或是对林庆业和他们,这两战确实最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一个是倚坚防守,一个则是防守之后的反击,相辅相成。

根据朝鲜军队的情况,以及与辽东相邻地区的地形地势,依靠坚固城池迟滞或拖住敌人,再利用部队穿插到敌后,截断其运输补给线,应该是最可行的战术。

去年,建虏攻朝时,攻城拔寨异常轻松,除了城池不够坚固、武备松驰外,战术打法也很有问题。

象旅顺堡防御战,城下城下形成重叠火力,使得建虏根本没有攻城的机会,便已经损失惨重。

这其中固然有武器装备的因素,但东江军的作战理念,如何充分发挥火力,如何利用壕沟、木桩迟滞敌人,都是值得学习的经验。

而近战肉搏本来就是建虏所长,要想方设法避免。

无论是武技,还是悍勇,朝鲜军队既不如东江军,更比不上建虏,就更要加以注意,多加防范。

终于,金念良看完了小册子,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微微闭上眼睛,似在沉思,也似在消化读过的内容。

崔孝一只是看了一眼,便继续喝茶。他理解金念良强自平捺心绪,理解他的心中激动,刚才他也是一样。

这样的总结,这样的传授,都是用东江军将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被实践证明是有效且成功的,是极为宝贵的。

“将来,这能让朝鲜人少死伤多少?”金念良睁开了眼睛,缓缓地说道:“兴许就有你我的亲人和朋友。”

崔孝一端着的茶碗停在了半空,好半晌才沉声说道:“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验和教训,无比宝贵。即便是那些军中的朝鲜人,也难有如此全面精僻的见解。”

尽管有不少朝鲜义士参与到了这两场战斗中,但高度、角度不同,思维方式更不一样,也难以总结归纳出如此精僻详细的结论。

虽然战斗的经过没有过多的笔墨渲染,但崔孝一和金念良似乎能从其中想象到两军交战厮杀的激烈和残酷。

箭矢如雨,炸弹巨响,铅弹瓢泼,刀枪染血……胜利来得并不容易。

“抄录两份,你在济州岛也是需要的。”金念良轻轻拍着册子,开口说道:“林大人那里更迫切一些,毕竟建虏的威胁只隔着鸭绿江。”

崔孝一点头赞成,说道:“只是林大人在义州有诸多不便,既有建虏的细作,又有朝堂公卿的掣肘。”

金念良叹了口气,没有上面的支持,偷偷摸摸地搞,难以放开手脚,确实令人无奈。他又与崔孝一商谈了片刻,才各自休息。

…………………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归藏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嫡女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