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比崇祯大一岁 > 第二百一十五章: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第二百一十五章:三分天灾七分人祸(2 / 2)

虽然这里的总水量不缺,但是在自然状态下,会造成庄稼旱的时候干死,涝的时候淹死。

根据地的工作重点是因地制宜修建水利设施进行小流域治理,已经完成了二十几个大小不等的水库蓄水。

黄毅从来不盲目开垦田地, 一开始就是挑选地势相对平坦, 土层比较厚, 草木茂盛的盆地下手。

优选靠近河流的地块, 自然条件达到要求的田亩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田亩要靠人为。

这就得合理规划水库的位置,计算灌溉井的数量。

汉族人口多了,明年就得分出一部分擅长种田的老百姓在开垦的盆地边上安家落户。

民居不能分散,采取筑堡集中居住的方式方法。

可以参照有利于防守的客家土楼模式,一村一堡,几百人集中居住,遭遇敌情时全村进堡坚守。

全民皆兵是必由之路,根据地的老百姓都知道且领教过了鞑子、建奴的凶残,所以根本不抗拒民兵操练。

几百人的村堡齐心协力守卫,能够拿起武器战斗的肯定超过七成。

计划中最远的村堡或者村寨离根据地城池不可能超过二百里,只要坚守一两天,根据地骑兵就能赶来救援。

根据地城池方圆三十里内的可耕种的土地都已经开垦了,接下来寻找方圆五十、八十里内的盆地。

如此远的距离,即便有马车接送,农民住在城池里每天出城种地也不现实。

隔二三里修建一些能够容纳一百人在无霜期居住、劳动的简易窝棚,相隔十几里修建一座能够容纳几百人过冬的小型城堡必须有。

明年开垦荒地就得和修建城堡、简易窝棚、水库、灌渠、灌井同步进行。

甚至于有些地块是先修渠、打灌井,后开垦。

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与天斗,利用水利设施抗洪排涝力争旱涝保收。

只要能够做得到田地不干旱得开裂,次年遭遇蝗灾的几率小多了。

况且黄毅还会鼓励根据地人民发展养殖业。

其实用不着鼓励,只需出让老百姓觉得有利可图的价格大量收购鸡蛋、鸭蛋、鹅蛋就行了。

那时,为了节省饲料,老百姓自然会赶着鸡鸭鹅去田间地头吃虫子、吃草。

黄毅还有个设想,那就是做羽绒服,届时肯定要大量收购鸭毛、鹅毛,又能为农民增加收入。

总而言之,水对于根据地实在是太重要了!

有了这一场大雪,来年春天从燕山山脉流出来的水源足够让根据地的水库蓄到满足灌溉的水。

灌溉用水不缺,收获就能够保证,根据地的基本口粮就用不着发愁了。

开垦的田亩都得轮种,麦子、糜子、青稞、高粱,徐光启天津试验田育种的番薯、马铃薯、玉蜀黍等等。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后世的玉米种、麦种。

这都是耐寒的农作物,应该是黑龙江省的农民自留地里自己留种的品种。

张氏、何守业等等以为黄毅交给他们的是来自弗朗机的良种,小心翼翼伺候。

稻子没能发芽,让他们几个无比沮丧,幸好玉米和麦子的产量让他们眼前一亮。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