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黑旗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配

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配(2 / 2)

--以上源于《真正的中国革命史:告诉你另一个真正的黑旗军历史》。冯自由。阿美利坚人民执政共和国纽约市。一九二二年。

一八八三年六月。天津。

比起北京和保定。李鸿章更喜欢呆在这座城市。

这座城市。和他数十年的功业相关。只有呆在这里。他才能静下心看看资治通鉴。

少年时三千里外觅封候。只以为天下英雄未若是。老来却是心知一切皆空。外人皆李少荃最精洋务。只是他却是清楚的自己的底细。

虽然从曾帅那学过不少御人之术。只是他清楚的知道。他这些东西只能拿来糊弄。糊弄洋人。糊弄下属。糊弄同僚。糊弄皇上太后。最后只能糊弄自己。

可他又不知道自已要学些什么。西洋的物事他可以夸夸其谈。可是却骗不了自己。想起年轻时在曾国藩幕府的种种行径。他只觉汗颜。最后只能多读通鉴。

但是即便是通鉴这本书。他也有些许不明白。但只有在天津这个城市。他才能静下来。细细回想历朝的失。

这座城市有着他最亲信的亲兵。那是整个最精锐的炮兵。一切火炮皆为他营所无。由他最亲信的将领统御。这支亲兵始终不出天津。即便是甲午时淮军大挫于朝鲜、关外。这支亲军仍然没有参战。一直等于八国联军入侵。这支精兵才在苦战之后溃散。

在天津附近。是淮军的数十个营头。在城内是他苦心经营的机器局。在海外还有他一手操办的水师。

所以在这座城市之中。他可以安忱无忧。静静的靠在那里看着资本通鉴。享受不多的的阳光。

他与这座城市。与整个淮军系统一样。都弥漫着一种腐朽的气味。但是与北京的腐朽不同。在表层还流露着一丝丝阳光。一丝丝朝气。

有时候李鸿章也想走出这座城市。吹吹那迎来而来的海风。听一听那波涛之声。但是他还是喜欢停留在这座城市。

一生功名已成。何须多做事。他所做的事便是缝缝补补。糊弄过去就行了。

他的眼神充满了一些迷惑。慢慢的他转身朝着那年轻的影子问道:“幼樵啊。你又写了什么折子?”

那个年轻的影子。让他又想起少年的旧事。

张佩纶身着一身青衣。数不尽的风流。正如少年时的李鸿章。那时候他也是新点的翰林。

他温文和雅的说道:“是写了个参人的折子。”

一看到他。李鸿章就想起了许多前尘往事。这个清流中的干将与他这个朝中大佬是两代之交。而且两家人的交情很不一般。

那是咸丰三年十一月。太平军北进庐州。吕贤基率团练六百人拒守舒城兵败。李鸿章未败先逃。直奔合肥。新任巡抚江忠源。令其率所带乡勇六百人。协助其它乡勇共守庐州。李鸿章无与庐州共存亡之意。见太平军屡掘的道攻城。破城志坚。难以坚守。遂以招集团练之名转进。

他与前按察使张印塘所集溃兵、川勇。俱驻扎冈子集观望。张印塘便是张佩纶之父。张李两家之谊自此而起。陕甘总督舒兴阿统兵驰援庐州。亦停兵冈子集。李鸿章进谒请其速援。舒兴阿故意延缓。在城内江忠源十万火急。可是冈子集上。李鸿章和张印塘却是只求自保。连一兵一卒都不曾派出。

四年元月十五日。太平军克庐州。杀毙江忠源以下守城官绅。李鸿章因在城外侥幸逃的性命。

这一份共同见死不救的交情。自然不同于别家的友谊。张佩纶身为清流的中坚。却同李鸿章交好。借而平步青云。正是因为这一份通家之谊。

只是有张佩纶。李鸿章也有了许多便利。现今清流灼手可热。但是这把火却始终没点到李鸿章的头上。关健就是因为张佩纶在清流中的位置。

只是看到这个年轻时的影子。李鸿章却是浮想连连:“写了什么参人的折子?这可是的罪人的事情。”

只是他年轻也没少做过的罪人的事情。别的不说。少年吕贤基弃水而死。间接坑死他的却是李鸿章。以后为求生存四处招惹是非。别人都骂上一句“翰林变绿林”。平定天国之后。他处处糊弄。的罪人之处最多。

张佩纶的笑容很阳光:“折子保人就更多了。”

清流之所以成为朝中一大势力。关健不在于其处处参人。象张之洞这样的人物。那都是圆滑无比。决不肯的罪朝中权贵。一向喜欢高射炮打蚊子。尽挑软的捏。

至于张佩纶。也算是个人精。他平步青云。不在其参人之多。而在于其保人之众。一经他提名。纵便不能一步登天。也能身价百倍。

只是李鸿章却摇摇头:“幼樵。要时时以不肖之心待人啊……”

这句话却又勾起了李鸿章一段回忆。江忠源死后漕督福济继任安徽巡抚。他为丁末科会时的副考官。又为李鸿章的座师。只是李鸿章在福济之下数载。始终不的大用。数死数生。堪称人生一大磨难。

可平定天国以后。李鸿章复函福济“辱知爱。尤植尤深且厚。比年视师吴会。奏薄效。皆缘患难相从。千磨百折而出”。淮军后人记举淮军诸事。说李治军。不使诸将和睦。预防其协谋为主帅害。似传中丞(指福济)衣钵。

这句话就是当年福济说的:“时时要以不肖之心待人啊……”

只是张佩纶却象足了当年的李鸿章。同样有着“翰林变绿林”的决心:“中堂。国家多变之际。自当有所变革。提用新锐。多用贤能。以利中兴啊。此番事大。所以特来请中堂决之……”

李鸿章很清楚。张佩纶可以把朝中众臣的罪一番。却不会的罪自己。正是有了自己。他的位置才会在清流之中稳若泰山。才会在朝中堪称基石。

看着那年轻锐气的青年。李鸿章终于放下了手上的通鉴。询问道:“你这次保的何人?”

清流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推举贤能。象张佩纶常常上一个折子。保举至数十人甚至百人之多。日后保举之人若的功名。自然记的他的好处。

但是他参起人。也是毫不留情面。更关健的是他不象张之洞那样喜欢用高射炮打蚊子洞。从道员到布政使他敢于开炮。只要他身后站着李鸿章。他就能在清流中屹立不倒。

“此番要举荐原广西布政使徐延旭为广西巡抚。此外保举之从尚多。”

李鸿章眼神却是精光一现:“那你要参什么人?”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九州立志传 归藏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