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双标削藩(1 / 2)

顾盼生听后微微点头。

明朝的藩王制度,根源还在太祖皇帝朱元璋。

历史上,因为藩王权柄过重导致的祸事不胜枚举。

汉朝有七国之乱,晋朝有王之乱。

七国之乱虽然被汉景帝平息,却也极大的损耗了汉朝的国力。

晋朝的王之乱,更是直接导致晋朝亡国,使得神州进入了最为黑暗的五胡乱华时期。

如此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那么朱元璋为何还坚持要开历史的倒车呢。

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点,跟朱元璋的出身眼光有关。

朱元璋虽然雄才伟略,从微末中崛起,南征北战数十年建立了大明。

但是他骨子里固有的小农阶级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而且因为年幼之时许多亲人饱受困顿而亡,在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便想着给自己的子孙们留下一个铁饭碗。

所以他大肆分封诸王,给予他们实权,让子孙们确保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第二点,便是出于战略与政治需求了。

洪武初年,虽然大明将蒙元残部赶回了草原。

但是蒙元残部并没有甘心接受失败,他们一直都在谋划着反攻大明,所以大明的北境一直都面临着极大的防御压力。

而此时的大明京师是在金陵,如果想要很好的抵御甚至反击蒙元残部,就必须派遣重兵长期驻扎在北方诸省。

朱元璋是个疑心极重的人,自然不放心让手下大将长期手握兵权。

所以他让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晋王朱棡就藩山西,秦王朱爽就藩陕西。

这三个地方,都是抵御蒙元残部的一线阵地,燕王和晋王的军事才能也都很是出色。

在洪武后期,如傅友德、耿炳文这些淮西勋贵,跟随朱元璋起兵的老将,都是在朱棣帐下听命,以朱棣为首进攻蒙元残部。

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自己的亲儿子,肯定比手下这些大将掌握兵权要好得多。

所以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分封藩王的弊端,他只是做出了他认为合适的选择。

而且朱元璋为了避免藩王势大导致枝强干弱皇权易手的情况,也是做了许多的措施。

首先,朱元璋从制度上剥夺了诸王擅自调兵的权力。

各部军队,必须得到王令和朝廷调令才可行动,没有朝廷调令,即便有王令,也无法调动一兵一卒。

其如此一来,既能够发挥诸王的军事才能抵御外患,又能够避免诸王手握军权尾大不掉。

朱元璋晚年时,还收回了藩王一项至关重要的权利,便是生杀大权。

原本在藩王属地,藩王有权不经朝廷审核,直接处置属地官员。

被收回这项权利以后,藩王想处置官员,必须先向朝廷申请。

同时王府官员的选用废除,也都由朝廷做主。

如此一来,王府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廷的掌握之中。

诸王稍有异动,便会被朝廷知晓。

不得不说,朱元璋为了皇位稳定传承,还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最新小说: 炮轰韩娱,从暴击林允儿开始! 人在木叶:打造骑士时代! 告白短信群发,小姨哭诉发晚了? 诸天:人在公寓开局吃下恶魔果实 我的未婚妻风华绝代 四合院:娇滴陈雪茹,我赢麻了 海贼:开局盘点时崎狂三 柯南之恶魔果实时代 军嫂娇,军嫂媚,糙汉军爷宠上天 人在庆国,召唤雪中,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