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剑士剑理(1 / 1)

他哪知道陈雅是穿越过来的人,又怎么晓得陈雅已经绑定了系统,刚解锁了1000两,随便拿出几十两也足够在玉满楼吃一次酒了。

“雅哥疯了吧,这也敢应承?”

“不应承怎么办?雅哥不答应,下处的事就解决不了。”

“谁让他平日只知吃酒玩乐。”

下处的姑娘们窃窃私语,有同情的,也有幸灾乐祸的。陈雅都看在眼里,心里冷笑不止。

李二伸了伸懒腰,不好再拖延下去,带着几个泼皮推门进去了。他并没将里面的人放在眼里,真要是有本事的好汉,怎可能来一间窑皮子闹事。

门一开,陈雅和姑娘们都好奇的围拢了过去,下处里面的光线很暗,很多灯都未点上,加上天色向晚,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个人影出现在李二前面,正要细看时,大门突然再度被关上。

陈雅心头一跳,总觉得不安,未及多想,就听到一阵叮铃哐当之声,随后便是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其中一人的惨叫尤为醒目,不是李二是谁,叫得那叫一个霸气侧漏。

陈雅在外面听得意味深长,心头暗爽,李二可不是个简单人物,曾拜了一个羽林卫退役老兵为师,学了些拳脚,平时横行霸道惯了,这条街的百姓没几个人敢惹他,今天居然也会被揍得嗷嗷叫。

窃喜的同时,陈雅更多的是担心,连李二都打的人,那两人到底是什么来历?难道是剑士?

在华夏的兵器谱上,一直对剑情有独钟,誉之为君子之兵,百兵之首。不仅绿林好汉喜欢,文人墨客亦是钟爱,从战国时期的刺客到大唐的游侠,多有用剑高手,赫赫有名的李白不也是剑术大师,还留下了那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行。

这边世界就更厉害了,直接发展出了一套剑理,成为理学的一大分支,玳朝时期(相当于华夏的汉朝)玳明帝将剑理奉为国理,设立了剑理分级的考核制度,习剑理之人被分为剑学、剑士、剑师、大剑师、剑首、剑尊。

剑师便可在朝堂为官,而剑首直接可成为御林阁之主,护卫皇城安全,官品与丞相同级,至于剑尊相当于神位,类似华夏关羽、岳飞或者孔子这样的文武圣,经历了这么多王朝,剑尊也只有一人,已是几百年前的古人了。

朝廷对剑理的尊崇,让民间也达到了狂热的地步,无论世家公子、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几乎都会配一把宝剑在身,尤其是底层人,甚至整个家族养一把剑。

当然,要想进入朝廷的考核了,除了剑术之外,还有对理学的认知,俗话说的文武齐全。只要成为剑士,即便进入不了朝堂,在民间也能获得极高的地位,不少商贾富户都愿意用大把银子养剑士门客。

陈雅以前就有一把上好的云州造的宝剑,是他父亲花了大价钱请云州声名显赫的武氏铸剑师打造的,可惜他不学无术,宝剑也跟着他蒙尘,老爹去世第二天他就将宝剑给当了。

此刻的陈雅第一个念头就是闹事的人是剑士,后来一想便不对,剑士怎么可能来这种地方?

而且在玳明帝推崇剑理之后,后世王朝出现过不少剑士造反的事件,所以历朝历代都有皇帝限制剑理发展,最明显的就是将杀人剑术逐渐转变为表演性质的剑术,追求花哨好看,到了天野朝,民间有名的剑士在剑术上大多名不副实。

想通了这点,陈雅暗地舒了口气,要真是剑士闹事,他可惹不起,正如民间流传的那句话,“宁进大牢,不惹剑士。”除了惧怕剑士的剑术之外,能习剑术和剑理之人,大多出身富贵,平民百姓哪敢去惹。

思索间,屋子里的动静又有了变化,从起初的惨嚎变成了痛苦的呻吟,尤其是李二的那几句“爷爷饶命”尤为突出。

砰,大门再度被打开,未等众人近前,几道影子就从里面飞了出来,正是李二带去的几个泼皮,大多鼻青脸肿,额角出血,伤得最重的已晕了过去。

李二是最后被扔出来的,一落地就抱着肚皮打滚哀嚎,显然是伤了脏腑。几个伤较轻的,连忙扶起李二和其他人惶惶而逃,哪还有胆子在这逗留,生怕晚一步,又被揍一顿。

看着李二的惨样,陈雅笑不出来了,周围的姑娘也都一副噤若寒蝉的表情,眼中满是恐惧之色。

“雅哥,我还有事,得先走了,你也赶紧走吧,再不离开,小心丢了性命。”

王婆嗓音发抖,对这间宅子的惦记也在李二的惨叫中消失殆尽,最后还算心善,劝了陈雅一句,便着急忙慌的离开了,仿佛恨不得爹妈再多生两条腿。那些姑娘已和王婆通了气,跟着一哄而散,随王婆走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最新小说: 我闭关修仙,你和我说这是武侠. 综武:速通影视大庆,开局斩庆帝 综武:我长虹剑主,李寒衣杀上门 综武:开局编造仙侠前世 转世修仙:我有一棵血脉树 长生:从观照妖魔开始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 修仙:我的灵兽袋里装的是精灵 长生桥 沙雕弟子超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