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汉生指南 > 第二十六章 学乡[下]

第二十六章 学乡[下](2 / 2)

听到每年要负担一千万,张涵面不改色,从容自若,管宁暗暗赞叹。殊不知,张涵惊诧莫名,只是他掩饰的很好,

看出来。

钱不算什么,一千万钱换成了栗米,也就是两三万石,张涵安置惯了流民,对这点钱,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郑玄的这个主意真是太超前了,这老先生还真不一般,送给他份藏书,他就能鼓捣出所大学来,一转眼,这老先生又要出月刊了……

“康成君台鉴:……”

管宁走了许久,张涵才反应过来,管他呢,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学术期刊而已,随他去好了。不过,印刷的事,张涵倒有点想法。

提起笔来,张涵就给郑玄写了封书信,感激他的帮助,并提了些建议。随后,张涵意犹未尽,又给项奉写了封书信,把活字印刷技术描述了一遍――什么铅字呀,油墨呀什么的。张涵见过铅字,正方的柱形长条,一面是字,一面平整,侧面还有两个对称的凹槽,也许是一个……总之,应是排版的需要。当然,他也就知道这么些了。

“这不就是多刻些图章吗?”

项奉立刻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精髓。

铅字?在项奉的印象中,铅有些软,恐怕光用铅是不行的;油墨?什么油?豆油,还是……算了,慢慢试验着,先用木活字。不过,制订活字的标准,大小长短的详细尺寸,还是应该的,所有的活字都实在几个规格之内,补充就容易多了。至于排版就更不是问题了,在学乡里,认识字的,比不识字的,还要多。反正他平日里,也没少雇佣士子们写雕版用的字。到时候,多雇些也就使了。

――――――――――――――――――――――――――――――

“幼安,这样可不行呀,朝廷自有制度,怎么能让你来负责呢?”

曹操朗声笑道,他是个很有魅力的人,与管宁认识不久,便已经颇为熟悉了。曹操对办学很支持,他自己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但是,对于开支不经过他手,由刺史府的劝学从事直接管理,曹操的意见很大。刺史不过是个监察官,这不是他的权限,曹操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当然,曹操倒不会以为张涵想要图谋不轨。士子们来自天南地北,又不是张涵的人,也基本没有崇拜张涵的,他们不可能教育学童们崇拜张涵。最终得利的,还是大汉国。说句不客气的话,张涵勾结宦官便玷污了自己的名誉,他安民兴学,会提高他的声誉,却不能掩盖这一污点。如果张涵想造反的话,收买民心,招募士兵,绝对比教育小孩子,更有前途。

张涵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他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即便没有这个,张涵也依然会推广教育。在大汉国的教育里,文武兼备本是常理,张涵又有意为射箭、技击和蹴鞠提供了少量器械。从这一点来说,以后至少青州军的兵源素质会更高――这就值得了。

管宁有些头痛,在诸郡国里,济南相曹操最支持办学,却又最为固执。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正当他想说点什么,一阵朗朗读书声吸引了管宁的注意力。

“怎么样?没有克扣你的钱吧?”

曹操停下了脚步,看着这间宽敞崭新的茅草屋,脸上不觉流露出几分自豪。有了不其的讲师和管宁带来的书籍,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在济南国十个县里,建立起一百八十座学校,新入学的孩子超过了七千。虽然课桌是木头桩子,学童大多使用沙盘……

管宁也不禁微笑起来,这些孩子多半不能一直读下去,但毕竟有了读书的机会,也许今天看到的学童里,将来会出现几位大师……

趁着管宁高兴,曹操抓紧有利时机,终于说服了管宁。在济南国,各级学校的管理,有曹操统一负责,而管宁只负责监督钱粮的使用。

中平三年(186年),在管宁的努力下,青州新建立学校二千九百所,新入学孩童超过十万。其中,一半的学校,是建立在流民屯中的――那里张涧说了算,执行起来更容易。这些学校从事的,都是最基础的教育。用张涵的话讲,数量上去了,再说质量。

手机问:httpp电脑访问:

最新小说: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晚妆媚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家父李隆基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