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甲午兵戈 > 第七十七章 离开朝鲜

第七十七章 离开朝鲜(2 / 2)

胡啸飞知道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最容易触动统治阶层利益的,也是最容易失败。但是在他心里,吏治的改革必须进行,要不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山东工业体系,早晚也会和北洋一样,被那些蛀虫给吞噬的一干二净。

所以胡啸飞没有气馁,而是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例子不断的和他们进行沟通。

首先是锡良,锡良作为一个八旗官员,光绪把他安插在按察使的职位上,就表明了要对他进行监督的意思。所以要进行改革,就必须说动锡良,要不然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锡良作为一个八旗官员,却没有八旗官员的那种垂暮之气。他在山西任职期间,就以廉洁、仁爱而受到山西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在1894年调任烟台总理行营事务时,多和西方列强打交道,又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就曾上书朝廷,表达了锐意改革的观点,深受光绪皇帝的青睐,要不然也不会被光绪安插到山东按察使的位置上。

对于胡啸飞提出来的民意代表制度,锡良虽然感觉到有些道理,可是几千年来的皇权思想让他还是对于胡啸飞的提议给拒绝了。

经过胡啸飞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还是说服了锡良,通过了民意代表制度,不过这个制度在山东只是对官员考核的补充。

虽然只是补充制度,可在胡啸飞看来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结果在实行不到半年的时间,锡良就看到了民意代表制度的效果。一大批的官员被查了出来,贪污、渎职、仗势欺人、草菅人命等等,这让锡良不得不佩服胡啸飞的办法。

不过这一大批的官员落马,也让锡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要不是光绪的力保,锡良肯定就被人给踩了下去。

不光是汉族官员不满意锡良的做法,连大部分的八旗官员也十分不满锡良的做法,甚至是有好多八旗官员居然上书要把锡良从八旗中抬出去。

有了锡良在前边顶缸,胡啸飞这一次算是躲过了一劫。民意代表制度也被定了下来。

虽然没有把锡良从按察使的位置上赶下来,可是以翁同龢为代表的一大批清流派官员开始大肆炮轰山东的民意代表制度。

一时间民意代表制度的优劣成了京城的热门话题。

其实胡啸飞知道这个制度有点太超前了,可是他现在不做防范的话,恐怕日后山东的果子一熟,自己就会立即被踢到一边了。

民心先抓到自己手中,到时候就有了叫板的资本。

在五月份台湾被日本占领后,这个话题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是另一件事情,却引来了朝野的震动,那就是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十八省举人进行的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要求。

公车上书激起了光绪的爱国热情,启发了他变法的决心。

可是他清楚的知道慈禧太后是绝对不同意他变法的,虽然她已经撤帘归政,可是整个朝廷的大权还是深深的掌控在她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胡啸飞提出来的这项改革制度,就成了光绪的试金石。这也是光绪力保锡良的重要原因所在。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