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汉族反击战 > 第72章 1 最初的试探

第72章 1 最初的试探(1 / 1)

?前面讲过,那是一个整天窝在一个个小岛上的民族,也许刚刚形成民族。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忍受闭塞的环境,开始抬起头来,向外面张望了。

抬起头去看世界显然是件好事情,开发搞活嘛。但那时还在一种强弱对比极明显的社会里,在强国面前,弱国除了沦为属国,几乎没有生存的机会。那么,倭国人第一眼望世界时,他们沮丧地发现,在他们的西方,那一个硕大无比的国家依然健在,而且比他们从前看到的更大、更强。

也许倭国人认为自己卧薪尝胆了这么多年,总该找到个机会了,而那机会似乎也已经到来。

那正是隋末唐初之时,中国大地刚刚经受了战争的洗礼,百废待兴之时,似乎是握国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良机。倭国人后来才明白,这种机会在历史长河中绝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倭国人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实力,发现就算是在这种千年一次的机会时,他们的实力也不足以直接对抗西方那个大国。不过倭国很实际,他们非常聪明地选择了第一块跳板——朝鲜。

也许大家都知道,当时在朝鲜有三个国家——新罗、百济和高句(是读“勾”的音)丽。公元六一八年唐建国之后,新罗、百济和高句丽三国先后与唐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与唐建交前,新罗和百济间关系紧张,一直互相攻城略池争夺不休。百济为实现分割新罗的企图,曾与高句丽合谋,联合进攻新罗。而新罗则积极向唐朝靠拢,以期得到保护。为此,新罗王曾上书唐太宗,例数百济和高句丽侵伐新罗的罪行,吁请请唐政府出面制止。

其实朝鲜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的外交决策十分明智,他们选择了依附于西南的那个大国,向他年年呐贡,岁岁称臣。无论那个国家的朝代如何更替,第一个前来朝拜的总是朝鲜。这一点很占便宜的,因为中国人很好面子,无论朝鲜何时有难,无论当时是何人执掌中国,都无一例外地选择支援朝鲜。朝鲜人以自己的谦卑获得了上千年的强力保护伞。

其实唐太宗和中国历代统治者一样,将半岛上独立的三国,一直视为唐朝的属国。汉民族对于属国的事情一直是热心的,比如锄强扶弱等等,这在历史上缕见不鲜,用现在的说法,就是说成大国沙文主义倒也不冤枉。不过那些属国也十分愿意中国出兵的,可不是现在的美国多管闲事那样。朝鲜的文化来源于中国,因此常称中国为母国,因此得到中国的支持也是自然的。

但是,在唐太宗执政初期,因国力尚未充实,遂执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政策,暂时无力也不愿对朝鲜三国用兵。所以,李世民以上国君主的身份,对三国间的战争进行调解。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借三国使者赴唐朝朝贡之机,分赠三国国王以玺书,从中擀旋。在给百济王的玺书中说:“朕已对王侄及高句丽、奚落使人俱赦通知,咸许缉睦。王必须往彼前怨,识朕本怀,功笃邻情,即停兵革。”其意思就是要百济的王停止进攻新罗。但对于唐太宗的调解,百济与高句丽徉称顺命,实际上并未停止攻侵。

大家都知道,唐朝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当今世界上最值得夸耀的一个朝代。那个时代不仅仅有李白、杜甫、贺之章等等文人名士,中国四大美女之中,有一个出于唐朝——杨玉环。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恋爱让许多中国人为之倾慕。“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请问现在的丈夫可有这般对妻子的疼爱?一个美丽得令人眩晕的故事。

有人会问:“唐朝初始时战将如云,军队也很多,为什么不威加四方呢?”这就是唐朝的汉族聪明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文明之所以延续了这么多年的真缔。我们实行的是有限扩张的思路。

中国的历史说明,在各方面实力不济的条件下强行向外扩张,即使能够取得胜利,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守住胜利的果实。并且,汉民族并不崇尚掠夺。在中国人眼里,邻居们的那点子“财富”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在唐朝初始时,中国是有能力出兵的,就如同我们每月可以挣得三千元收入,当然可以拿出两千元去大吃一顿或者买个高级玩具娱乐一样。但是我们不会那样做,不是么?我们不是败家子。

在经过贞观之治后,唐朝的国力开始迅速得到增强。唐太宗开始屏弃了昔日“四夷自服”的外交政策,转而采用强硬的对外扩张政策。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乘高句丽国内政变之机,唐太宗亲率十万大军进击。当时高句丽可是举国一致奋勇反抗的,唐军进展并不顺利。不过句丽尝到了跟大国为敌的滋味,在消耗战中,高句丽的国力因之而大大削弱,从而减轻了对新罗的压力。

不过朝鲜半岛还有另外一个政权。百济在唐军进军高句丽期间,并没有停止进攻新罗的军事行动,相反又连夺十数城,从而切断了新罗赴唐的贡道。这时,太宗病逝,唐遂从高句丽撤兵。汉族对外的战斗大多是失败的,即使是强盛的朝代。这并不奇怪,以后还多着呢!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接到新罗的急报,并未立即出兵,而是循太宗旧例,赠百济国王玺书,令其退还所夺新罗城池。此时,正逢倭国使臣来朝,高宗乃赠倭王玉玺书,令其援助新罗。但是唐朝对东方四国的关系并不了解,倭国与百济关系原本胜于新罗,加之公元六五三年八月百济与倭国“通好”之后,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倭国不可能援助新罗。百济见太宗出兵高句丽也不曾有什么实质性成果,因而置高宗玺书于不顾,进而再次联合高句丽出兵新罗,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再夺新罗三十余城。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一个青年带着菲薄的礼品来到大唐中国的国都长安,长跪于玄武门外,双手高举着用鲜血谱写的国书,高声讼着:“新罗危急,请天朝发兵!”

想当年,吴国灭楚时,申包婿就是站在秦国的宫殿上,号哭了七日七夜,感动得秦王发兵,帮助楚国复国。这一招对中国人向来很灵。

新罗告急,新罗太子亲自赴长安请兵。富庶的中国人向来喜欢帮助邻居,打报不平,这个面子不能不给了。这回唐朝的面子是过意不去了,天朝大国的面子总是要的,高宗决意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派左卫大将苏定方统水陆军十三万出兵百济,以解新罗之危。

十三万在当时是个什么意义?恐怕东方四国的军队加起来也没那么多。

苏定方的大军自山东省胶州湾的城山头出海,进军百济。十三万大军渡海作战是个什么架势?“船帆千里,随流东下。”新罗王命太子法敏率军船百只迎苏定方军于德物岛。苏定方令太子法敏自领新罗军,于七月十日在百济南部与唐军会师,共破百济。新罗武烈王闻讯既率军五万与唐军会师。

诸位当然可以想象,那小小的百济军兵力远远不及唐朝与新罗的联军,当然一战而溃。苏定方率军进至百济王城,百济义慈王不敢抵抗,开城投降。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七月,百济为唐军所灭。苏定方留中郎将刘仁轨等驻守百济王城,自押俘虏回国。

百济即亡,但百济将军武王从子鬼室福信与浮屠道深等人率部死守周留城,誓死抵抗唐军。同时,鬼室福信为迎回以前赴倭国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回国即王位,谴使去倭国,同时向倭国乞师求援,并献上战争中俘虏的唐军百余人。此事说明,那高丽人当时也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时在倭国,正值实行大化改新,实行新政时期,国内矛盾重重。旧豪族勾结古人大兄皇子反对改革,改革派的核心成员如苏我仓山、田石川麻吕被怀疑图谋不轨。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改革派虽然对敢于反对的人坚决予以镇压,但仍深感地位开始不稳。与此同时,百济的覆灭,对倭国的来说,也是极其重大的损失。如果听任百济亡国,则倭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将被全部清除。而且,同时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于齐明六年(公元660年)十月,倭王下诏允诺出兵援助百济并送王子丰回国。

看来中倭两国要真的见上一见了。;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嫡女重归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