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秦史通俗演义 > 第88回罢黜四贵范雎拜相须贾使秦当众受辱

第88回罢黜四贵范雎拜相须贾使秦当众受辱(1 / 1)

第八十八回罢黜四贵范雎拜相

须贾使秦当众受辱

话说秦昭襄王闻听范雎之言,便欲趁早下手废宣太后,罢黜“四贵”,夺回王权。由于行动隐秘,宣太后、魏冉等皆不知。数日之后,秦昭襄王在大殿四处暗布亲兵侍卫,将穰侯魏冉召入大殿,命其交出丞相之印,罢去丞相之职,不得再干预政事,回封地颐养天年。穰侯魏冉对者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准备,只好将相印交出。第二日早朝,秦昭襄王便当众宣布:废宣太后,不得干预政事,在后宫颐养天年。罢黜穰侯魏冉丞相之职,不得入朝参政,回封地颐养天年。命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亦不得入朝参与政事。并拜客卿张禄为丞相,并封其为应侯,食邑应城(今湖北应城市一带)。群臣闻听皆震惊不已。自此,秦国大权皆归秦昭襄王一人掌握,凡事皆与应侯范雎商议。

这一日,秦昭襄王召范雎入宫商议,如何实行“远交近攻”之策。秦昭襄王对范雎说:“国事内政已定,当外行‘远交近攻’之策。而近秦者,唯韩、魏也,当何以伐之?”范雎回答说:“韩、魏国力虽相当,但伐魏,莫若伐韩也。秦、韩水土相连,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譬如木之有蠹,人有心腹之病。天下无变则已,若天下有变,其必为秦之大患矣。故伐魏,莫若伐先韩也。若伐韩,莫若先遣使入韩,而收之。”秦昭襄王又问:“寡人若收韩,而韩不听奈何?”范雎回答说:“若韩不肯事秦,便可兴兵伐之。伐韩当以荥阳为先,拔荥阳,则巩邑、成皋之道不通。再北断太行之道,则韩上党之师不下,使韩断为三。如此韩必亡矣,岂敢不听乎?韩事秦,魏必惧之,亦事秦矣。”秦昭襄王闻听称是,便遣使入韩。

韩桓惠王闻知秦使到来,便升大殿召见。而那位秦使自恃秦强,不但不肯叩拜,反而对韩桓惠王傲慢无礼。韩桓惠王不由得大怒,命人将秦使驱赶出去大殿。那秦使回到咸阳,谎称韩不愿事秦。秦昭襄王闻听大怒,便命白起为大将军率军二十万,从轵道东进,兴师伐韩,连破数邑,攻至少曲(今河南济源市东北)。韩军在少曲集中兵力,奋力抵抗,可终不是秦军的对手,大败而逃。白起挥军东进,又攻至高平(今山西高平市一带),再破高平城。

韩桓惠王闻报,韩军是节节败退,心中慌乱,只好遣使向秦请和。秦昭襄王闻知韩桓惠王已经请和臣服,便传旨命白起停止进攻,准备移师伐魏。

当秦军准备兴师伐魏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魏安釐王的耳中,是惊恐万分,坐卧不安,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信陵君公子无忌说:“秦大败韩后,必会兴师伐魏也。臣以为以秦军之勇,士气之盛,必集中倾国之力,固城强兵以待秦军矣。”这时,相国魏齐却说:“公子所言差矣。臣以为,秦强而魏弱,况且秦以得胜之师而伐魏,士气之盛不可挡也。魏虽集中倾国之师以拒秦,但胜负难卜矣。胜则会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国力衰败;败则城破将亡,国危在旦夕矣。臣闻知,秦新任丞相张禄本是魏人,岂能不恋乡土之情乎?若遣使入秦馈以厚币,以通张禄,再向秦昭襄王纳贡请和,必能应允也。如此方能保魏之安矣。”魏安釐王乃是性格懦弱,无主见之人,闻听二人所言,各有各的道理,沉思半晌,亦拿不定主意。这时中大夫须贾说:“臣以为,信陵君与相国所言皆有理也,故当先请和,而后战之。臣愿赴秦请和,若秦昭襄王不肯应允,再固城聚兵坚守,以拒秦不迟也。”魏安釐王闻听须贾之言心中欢喜说:“爱卿所言甚是也,既如此就劳大夫辛苦矣。”于是,命须贾为使,携带厚礼入秦请和。

须贾奉魏安釐王之命,来到了秦都咸阳,没有直接面见秦昭襄王,而是设法先拜见这位张禄丞相,打通关节。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范雎那里。范雎闻听,对须贾是恨之入骨,必设法报仇雪恨。但是转念一想,自己这位老主人当初也是有一点恩德的,又是多年不见,不知其现在是何等人也,何不试探之。

这一日,范雎脱去丞相服装配饰,穿了一套破旧的贫民衣服,装出一副寒酸落魄之样,悄悄地离开相府,来到了须贾所居之馆驿,求见须贾。须贾的随从见来人,自称是须贾的故友,前来拜见,便进入大堂报知。须贾闻知秦之故友前来求见,心中欢喜,也好探听秦丞相张禄的情况,便亲自迎出馆驿。当须贾见到来人,不由得是大惊失色,细观半晌才说:“先生莫非是范叔乎?”范雎便上前叩拜施礼说:“正是小人也。”须贾看着范雎寒酸落魄的样子,心里十分不舒服,但不好拒之门外,便将范雎请入馆驿相对而坐,便说:“吾以为当初在相府之时,先生已被打至死矣。如今幸免而生,乃人生之幸,可喜可贺也。”范雎却难过的说:“大夫有所不知也。当初小人本来已死,被掷于荒郊野外,幸未被豺狼野狗啃食矣。次日清晨,被寒风吹醒,恰遇一位商贾经过,闻呻吟之声,来到近前,顿生怜悯之心,才救小人一命,得以苟延也。小人虽生,但不敢回家,才来到秦国矣。”须贾听罢,深表同情,可转念说:“以范叔之才,何不入宫游说于秦王,以求富贵耶?”范雎闻听轻轻摇头说:“小人昔日得罪于魏相魏齐,亡命于秦,得以活命已为幸事,何以再敢言天下治国之事乎?”须贾看着范雎意志如此消沉,已非当年胸怀天下大志之范雎,便问:“如今范叔在秦何以为生乎?”范雎叹口气说:“说起来惭愧也。小人无财无力,穷困潦倒,只能给人家当佣仆,勉强糊口也。”须贾看着范雎那可怜巴巴的样子,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同情的说:“如此说来范叔尚未吃饭也。”于是,立即命随从摆设酒宴,款待范雎,与其同席而坐。范雎也不推辞,入席同饮。

待酒席完毕,须贾有将范雎送出馆驿。此时已是寒冬,由于范雎穿着单薄破旧,一阵冷风吹来,不觉现战栗之状。须贾见此,更加哀怜,叹口气说:“以范叔之才,竟然落魄到如此地步,莫非天命乎?”便命随从回馆驿取出自己的绨袍,送给范雎。范雎见此,连忙推辞说:“大夫已赐小人酒食足矣,如此珍贵绨袍,何敢当之。”须贾解释说:“你我乃故人,天气如此寒冷理当送之,万望勿弃矣。”范雎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再次向须贾拜谢。然后又说:“大夫奉旨至秦必有大事,小人愿尽微薄之力矣。”须贾闻听范雎有帮忙之意,虽知其不能尽力,但说之无妨,便将奉魏安釐王旨意,来秦请和之事述说一番,然后又说:“范叔来秦已久,可知秦丞相张禄之人耶?吾闻知其深受秦昭襄王宠爱,天下之事皆决于张禄也。范叔若是有朋友与之相识,可否先为通融一番矣。”范雎闻听轻声说:“大夫有所不知也。小人所在人家主人与张禄丞相友善,经常出入相府,小人亦常跟随,故与张禄丞相略认识。大夫若是不弃,小人愿陪大夫同入相府拜见张禄丞相矣。”须贾闻听心中欢喜,可是忽然之间,又有些为难,有推辞之意。范雎不解其意,便问:“如此说来,大夫不愿意拜见张禄丞相耶?”须贾连忙摇头说:“非也。只是吾率随从由魏而至,路途遥远,车驾主轴断裂,马匹患病,无高车驷马,何以拜见张禄丞相乎?”范雎闻听说:“大夫勿虑也。吾家主人有高车驷马,可借之一用也。”须贾闻听心中欢喜说:“范叔若能借来高车驷马,甚善也。待吾与张禄丞相约定日期,再往拜见如何?”范雎却说:“大夫所言虽是,不过吾闻知主人言,今日丞相张禄无事尚在家中,何不速往之?若日后其公务繁忙,恐无时机矣。”须贾闻听,不敢怠慢,便说:“既如此,就请范叔将高车驷马借来一用,必有厚谢矣。”范雎便向须贾告辞回去。

待须贾送走范雎,回到馆驿仍是坐卧不安,不知范雎能否借来高车驷马。可是还没过一个时辰,便有随从来报说:“范叔已经借来高车驷马也。”须贾出馆驿观之,果然范雎驾驭着一辆非常华丽的马车,停在馆驿门前。范雎对须贾说:“大夫何不速往相府耶?”须贾见此非常高兴,没想到范雎在秦还能有所作为。于是,便回到馆驿,换号服装,携带厚礼,登上这辆豪华的高车驷马,由范雎执轡驾驭而行。一路上行人不断,有认识范雎的人见此,不知须贾是何人,竟然由丞相为其御车,皆示意人们躲避,恭立两旁,为其让路。须贾见此非常得意,觉得秦人对自己如此恭敬,请和之事必成矣。

过不多时,来到了丞相府门前,范雎跳下车队须贾说:“请大夫在此等候片刻,待小人入府通报一声便回也。”须贾亦跳下车,站立一旁恭候传召。

可是,须贾恭候了许久,不见范雎出来传召。过一会儿,就听到府中鸣鼓之声,不多时,听到差人们高声呼喊:“丞相升堂!”须贾从门外便可看见,府中属吏舍人来来往往,奔走不绝,可是仍不见范雎出来传召。须贾等得有些着急,便来到门卫武士近前询问说:“将军,刚才与吾同车而来者范雎,进入府中通报丞相,何以仍不见出来耶?”而那位门卫武士却不知须贾所言何意,便回答说:“先生所言何意?何以言范雎乎,无此人也。”须贾一时茫然,连忙解释说:“就是刚才与吾同车而至之人也。”门卫武士闻听严肃地说:“先生休得玩笑也。那是吾家丞相张禄,因到馆驿会见故友,故微服而出,何言范雎乎?”须贾闻听此言,犹如闻惊天霹雳一般,一下子从梦中惊醒。想起昔日虐待范雎之事,不觉汗如雨下,心中突突乱跳,暗想:“吾为范雎所欺,恐死期将至矣。”须贾想到这里,本欲乘未召见之机逃走,可是又一想:“秦各处戒备森严,岂能轻易逃之?事已至此,怕也不行,唯有当面请罪,或许范雎能手下留情也。”于是,须贾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肉袒膝行,跪在丞相府大门之外,请求门卫武士进去通报于丞相,告知:“魏国罪人须贾,跪在大门之外领死矣!”那门卫武士见此,只好进去禀报。

过不多时,那门卫武士出来说:“丞相召尔入见也。”须贾来到大堂之下,只见侍者、舍人、门客皆立于两旁,心中更加恐慌,趴在大堂之下,叩拜不止说:“罪人须贾请丞相恕罪也。自此,不再贪图荣华富贵,致青云直上也,亦不敢再读圣人之书,更不敢再议天下之事矣。臣有汤锅之罪,自请屏于胡貉之地,而生死唯丞相裁之。”范雎在大堂之上,怒说:“须贾可之罪乎?”须贾连忙叩拜说:“臣知罪矣!”范雎又问:“可知有几条大罪乎?”须贾再叩拜回答说:“臣之罪,拔发而数之,尚尤未足矣。”范雎仍然怒说:“汝之大罪有三:昔吾随之使齐,本助汝申辩于齐,以壮魏威,而汝却疑吾有外心于齐,恶告于魏齐,其罪一也。吾受魏齐等当众鞭挞,并辱吾于厕中,汝不劝阻,其罪二也。当吾昏聩将死之时,汝与诸宾客酒醉便溺于吾之身,汝于心可忍耶?其罪三也。如此三罪,本相本应将尔断头沥血,以复前仇也。然而,汝能得以为生,本相不杀之,是因今日绨袍之恋,尚有故人之情矣。”须贾见范雎果然宽恕了自己,感谢不尽,向前爬行几步,再次拜谢。范雎站起身来并不理睬,转身离去。

须贾见众人陆续而退,无人理睬他,只好起身逃出相府,穿好衣服,带着随从回到馆驿。可是,虽然免死,但须贾心中仍是忐忑不安:“若是逃回魏,来秦的使命尚未完成,何以复命乎?再者,秦国戒备森严,无通关文牒,实难逃之。若是不逃走,又恐范雎突然反悔,自己必死无疑矣。”思来想去,一连几日是心情沮丧,坐卧不安。从此之后,秦人皆知张禄丞相,乃是昔日魏人范雎也。

范雎给了须贾一个下马威,但仍不解恨。当回到内室,心情安定下来,心情又有些不安了。自己虽然一时盛怒,羞辱了须贾,可自己的真是身份却暴露了。若是秦昭襄王闻知此事,自己有欺君之罪也。范雎思虑再三,觉得唯有将当时的实际情况,如实诉于秦昭襄王,请求宽恕,方为上策。

第二天早朝,秦昭襄王对范雎说:“丞相,魏安釐王遣使前来请和,不知当应否?”范雎回答说:“今白起伐韩,已夺取少曲、高平,意欲移师于魏,故魏安釐王恐惧,遣使请和也,此乃大王威德所致,乃大治之兆矣。臣以为,可允之。况且安国君新立为太子,朝政尚须整顿也。”秦昭襄王听罢点头说:“丞相所言甚是也。待寡人召见之时,应允就是焉。”

待散朝之后,范雎并没有回丞相府,而是悄悄入宫拜见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见此,知范雎必有要事,便说:“丞相到来必有要事告于寡人也。”范雎叩拜后站起身来,心中不安的说:“臣有欺君之罪也,请求大王恕罪!”秦昭襄王闻听不解其意地说:“丞相为秦屡建奇功,何以谈欺君之罪乎?有何难言之隐尽管说来,寡人不加罪矣。”范雎这才说:“臣乃魏人范雎,非张禄也。”秦昭襄王闻听亦觉惊奇说:“寡人曾闻知,范雎不过是魏一舍人,被魏相魏齐打死矣,岂能重生乎?”范雎回答说:“臣就是死而复生之范雎也。”然后,范雎将自己自幼家境贫寒,长大之后,四处游说,而不得志,不得已在须贾门下为舍人,后来随须贾使齐,蒙冤被打致死之事叙述一番。秦昭襄王闻听,才知张禄果然是死去的范雎,对其如此遭遇确有同情之感,便安慰范雎说:“如此深仇大恨,寡人必为丞相报之。今日须贾正好到此,擒拿斩之,已解丞相之恨也。”范雎闻听连忙阻拦说:“大王息怒,臣感激大王爱臣之心也。须贾虽是臣之仇人,但今日至秦,为魏之使臣也。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况且须贾来此求和。臣岂敢以私怨而伤公义乎?况且,意欲杀臣者,乃魏齐而非须贾也。故须贾不可斩矣。”秦昭襄王对如此深仇大恨之人,还能够先公后私,为其说情,非常钦佩,便说:“如此说来,须贾可饶其性命,而魏齐之仇寡人必为丞相报之。”范雎听罢,再次向秦昭襄王叩拜谢恩,然后告退回府。

第二日,秦昭襄王召见魏使须贾,答应了须贾请和的请求。须贾见秦昭襄王能如此痛快的应允,知是范雎从中相助,对其是感激不尽。当须贾办完公事,准备返回魏国,便前往丞相府向范雎拜谢辞行。范雎见须贾到来,便挽留说:“大夫到此,故友重逢,岂能连一顿饭不吃,就轻易归之?请大夫稍候片刻,吾请宾客到此与之共饮也。”须贾见范雎如此盛情,只好留下。范雎命舍人将须贾带到门厅等候。然后,命仆人准备大摆筵席,又命仆人前往各处邀请宾客及各国在咸阳的使节。

须贾在门厅见此,很受感动,暗自惭愧:“吾枉读圣贤之书也,真是惭愧。当初吾如此薄待范叔,使其险些丧命,如今却能如此厚待于吾,真可谓世间少有心胸宽宏之人矣。”须贾看见丞相府的仆人们从早忙到晚,中午已过,才刚刚有点头绪。自己的腹中已有饥饿感,但又不好说什么,心中暗想:“其实吃顿饭不必如此大动干戈。想必是范叔意欲让自己在秦多认识一些人,多加交往也。”

这时大堂之上陈设已毕,只见宾客、使节来了很多。一名舍人拿着一个名单,依次邀请宾客、使节入席,并不理睬须贾。待到众人先后入席坐定,只见一掌席舍人高呼:“客人已到齐,恭请丞相焉!”这时,只见范雎从内室走出来到大堂,与众人相互见礼后,坐定开席。只见廊庑之下鼓乐齐鸣,仆人、侍女陆续将各种美食佳肴、琼浆玉酿献上,香味四处飘荡,热闹非凡。须贾闻到如此美味,更觉腹中饥饿难忍,可是,仍是无人理睬,不知范雎到底意欲如何,只好在耐心等候。

此时,范雎与众人已经开始饮酒吃肉,谈天说地非常快乐。而须贾已是饥饿难忍,以为范雎将自己忘记,便有离开相府之意。这时,听见范雎对众人说:“诸位见谅,稍候片刻。吾还有一位故人到此,尚未入席也。”众人闻听丞相有故人到此,皆放下手中之斛,起身说:“既然是丞相故人,必是贵客,理当入上席也。”范雎却摆手示意说:“诸位请坐,勿要客气也。其虽是故人,但不能与诸位同席矣。”然后,命仆人在大堂之下设置一张小桌,传命:“将吾魏之故人带上来也!”过不多时,只见早已安排好的两名黥徒来到门厅也不说话,将须贾架起就走,来到那张小桌前强行使其坐下,而两黥徒夹坐两旁。桌上不得酒食,只见一仆人将一大盘炒熟的料豆放在须贾面前。两名黥徒用双手,轮番捧起料豆,强行使须贾啃食,如同喂马一般。此时,须贾才如梦方醒,原来范雎并非要款待自己,而是要当众侮辱自己。可是,事已至此,虽受如此大辱,只有忍耐,不敢不吃。可须贾反过来想,如此对待自己,也不能全怪范雎,只怪自己当初不识其人,薄待范雎也。况且,当初范雎因自己之过,险些丧命。

众宾客中有人认识须贾,见丞相如此待自己的故人,甚觉过意不去,便问:“丞相,即是故人理当入上席,何以如此待之?”范雎便当众人将过去往事,须贾如此对待自己之事述说一番。众人才知张禄丞相就是范雎,乃死里逃生也,皆有同情之心,亦恨须贾,皆说:“如此说来,就难怪丞相发怒也。”须贾知自己之过,哪里还敢再言,只好像马一样吃着料豆。

待酒席完毕,众宾客、使节退去,范雎命人将须贾带到面前瞋目怒视,斥责说:“今大王看在吾之面,而应允和魏,但魏齐之仇,必报之!今日留汝一条性命归魏,以告知魏安釐王,速将吾之家眷送归咸阳,再将魏齐之头亦送至秦国。如若不然,吾将亲率大军横扫魏国,踏平大梁。若是到那时,恐悔之晚矣!”须贾见范雎如此震怒,已是吓得魂不附体,叩拜称是。然后告退,回到馆驿,稍加收拾,便率随从逃出咸阳。

须贾率领随从回到魏都大梁,立即拜见魏安釐王,将出使秦国的经过述说一番。魏安釐王开始闻听秦昭襄王应允言和,心中有几分欢喜。可是,当须贾将范雎意欲将其家眷送归秦国,以及索要魏齐之头之事,又使心中不快。送归范雎家眷理所应当,乃小事一桩。可是若斩相国魏齐之头送往秦国,实难做到也,况且,魏齐不但无罪,而且为魏国屡立战功,岂能轻易杀之,若是为献媚于秦而杀相国,对朝中群臣也是无法交代的。须贾见魏安釐王对魏齐之事脸色阴沉,低头不语,知此事重大,一时难以解决,只好告退。

一连数日,魏安釐王是每日照样上朝理政,不再谈及范雎索要魏齐之头一事。可是,俗话讲,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魏齐的耳朵里。魏齐闻听大惊失色,此时才知,当初范雎死而复生,如今已是秦国丞相,欲报仇而索要自己之头,后悔当初没能查明范雎之生死。魏齐数日不敢入朝,是坐卧不安,夜不能寝。

这一日深夜,魏齐无法入睡,暗自思量:“若再联合诸国‘合纵’伐秦,可是如今,韩、赵和于秦,齐、楚、燕远离中原,以魏之力难以形成‘合纵’之势,以秦之强魏难以拒之。若魏安釐王屈从于秦国压力,自己性命休矣。若魏安釐王不杀自己,恐触秦昭襄王、范雎之怒,必会兴兵伐魏。以魏一国之力难以拒秦,魏有亡国之危也。”魏齐是思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最后,魏齐决定,伐秦不能,魏亦不可亡,自己的性命也要保住,唯有逃往他国方为上策。魏齐想到这里,翻身而起,不敢怠慢,趁着夜深人静之时,弃相印于不顾,悄悄地离开相府,孤身一人离开大梁,逃出魏国。

欲知魏齐逃往何处,且听下回分解。

;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